当前位置:协多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关于四史的书籍都有哪些7篇

关于四史的书籍都有哪些7篇

时间:2022-11-30 10:15:04 来源:网友投稿

关于四史的书籍都有哪些7篇关于四史的书籍都有哪些 十大红色经典书籍推荐红色经典名著有哪些书 在战争年代,总有些红色经典的书籍让人感叹,文字的伟大,这也许就是它的魅力所在。今天就一起看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四史的书籍都有哪些7篇,供大家参考。

关于四史的书籍都有哪些7篇

篇一:关于四史的书籍都有哪些

红色经典书籍推荐 红色经典名著有哪些书

 在战争年代,总有些红色经典的书籍让人感叹,文字的伟大,这也许就是它的魅力所在。今天就一起看看十大红色经典书籍。

 十大红色经典书籍推荐

 1 十大红色经典书籍 1、《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2、《红岩》

 3、《红日》

 4、《保卫延安》

 5、《红旗谱》

 6、《青春之歌》

 7、《林海雪原》

  8、《创业史》

 9、《铁道游击队》

 10、《上海的早晨》

 2 红色经典书目 1、《红岩》

 小说发生在 1948 年至 1949 年解放战争时期,是以描写重庆解放前夕残酷的地下斗争,特别是狱中斗争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歌颂了革命者在酷刑考验下的坚贞节操,塑造了许云峰、江姐、陈然等众多可歌可泣,令人难忘的革命英雄形象,深刻展示了革命者的崇高精神境界和思想光辉。

 2、《铁道游击队》

 这是一部描写在抗日时期,鲁南地区确有这样一支游击队,开始在临(城)枣(庄)支线,以后发展到津浦干线上活动。在广大的革命根据地中由共产党人领导的一支特殊的游击小分队以打击日伪军的交通线为目的而与日伪势力进行游

 击斗争的英雄故事。

 3、《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是一部描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学生运动的长篇小说,以“九·一八”到“一二·九”这一历史时期为背景,以学生运动为主线,成功地塑造了林道静这一在三十年代觉醒、成长的革命青年的典型形象,以高亢激昂的旋律为爱国知识分子写下了一首青春的赞歌。

篇二:关于四史的书籍都有哪些

脊 轩 轩 志明 明• •归 有 光 归 有 光

 项脊轩,书斋名,是作者家中的一个只有一丈见方的斗室。据说有双重意思:一是说它窄小,如在颈脊之间;一是因作者远祖,书斋名,是作者家中的一个只有一丈见方的斗室。据说有双重意思:一是说它窄小,如在颈脊之间;一是因作者远祖 归道隆 曾在江苏太仓县的 项脊泾 住过 , 作者自号 项脊生 , 又把自己题解:项脊轩志“志”即“记”,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志”即“记”,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本文是归有光抒情散文的代表作。县的 项脊泾 住过 , 作者自号 项脊生 , 又把自己的书斋取名为“ 项脊轩 ”,有 怀宗追远 之意。

 解题:• 志, 记事的书或文章。如地方志,墓志,如《三国志》。。如地方志,墓志,如《三国志》。• 轩,有窗的廊子或小屋 ,旧时多用于书斋茶室。

 如 , 潮 。

 饭馆名 。

 如朵云轩 , 潮人轩 。• 项脊轩,作者书斋名。

 命名之由有多种说法:1、因作者远祖(宋朝)曾在太仓县有多种说法:1、因作者远祖(宋朝)曾在太仓县 项脊泾住过,为纪念先祖而名。2、住宅窄小,如同在人的住过,为纪念先祖而名。2、住宅窄小,如同在人的 颈脊之间,故名。3、宅不起眼,项在头下,脊在背后,都在不显眼的地方,故名。之间,故名。3、宅不起眼,项在头下,脊在背后,都在不显眼的地方,故名。

 归有光(1506——1571年),1571年), 字熙甫,号震川 ,明朝 昆山 人,著名散文家散文家。作者自幼苦读,9岁能文,20岁通读五经。作者自幼苦读,9岁能文,20岁通读五经( 《 史 》 汉 和三史 ( 《 史记 》《 汉书》《后汉书》,加《三国志》称“四史”书》《后汉书》,加《三国志》称“四史” ),但考试不利,35岁才中举,后8次考进士落第。35岁才中举,后8次考进士落第。

 •于是迁居到嘉定(今上海市)安亭江上,于是迁居到嘉定(今上海市)安亭江上,讲学20余年讲学20余年 ,学生颇多,称之为“震川先生”。他直到称之为“震川先生”。他直到60岁才中进士当县令。60岁才中进士当县令。

 •由于为官正直,不与上级官吏和地方豪绅同流合污,由于为官正直,不与上级官吏和地方豪绅同流合污,3年后明升实降为顺德通判,专管马政3年后明升实降为顺德通判,专管马政 ,颇。

 后 受委屈 。

 后由大学士高拱保荐为南京 太仆寺丞 ,留掌内阁制敕房 ,修《世宗实录》,上任一年后,病故。修《世宗实录》,上任一年后,病故。

 • 在文学上,他博览群书,散文创作上造诣很深,是明代杰出散文家。在文学上,他博览群书,散文创作上造诣很深,是明代杰出散文家。• 他的散文源出《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他的散文源出《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 , 风格朴实 , 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 ,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 ,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

 • 归有光的散文不是以重大的题材反映他所处的时代,而是通过记叙一些归有光的散文不是以重大的题材反映他所处的时代,而是通过记叙一些 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来表现母子、夫妻、兄弟之间的深情。感情,来表现母子、夫妻、兄弟之间的深情。感情真挚自然真挚自然 ,语言 朴素流畅 ,细节 真实生动,有诗一般的意境。著有《,有诗一般的意境。著有《 震川文集 》,代表作除《项脊轩志 》外,有《 先妣事略 》、《 思子亭记》、《 寒花葬志 》。• 其散文对清代的 桐城派影响很大。桐城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影响很大。桐城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姚鼐认为,归直承唐宋八大家之后,元明两代除归氏外别无他人,并把他视为认为,归直承唐宋八大家之后,元明两代除归氏外别无他人,并把他视为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 。

 归有光简历1506年(1岁)

 生于江苏昆山1510年(5岁)

 开始读书1513年(8岁)

 丧母1528年(23岁)

 娶妻魏氏1506年(1岁)

 生于江苏昆山1510年(5岁)

 开始读书1513年(8岁)

 丧母1528年(23岁)

 娶妻魏氏1533 年 ( 28 岁 )

 丧妻1540年(35岁)

 中举人。徙居嘉定读书、讲学1565年(60岁)

 中进士。任湖州府长兴县令1568年(63岁)

 任顺德府通判(管粮运、水利)1570年(65岁)

 任南京太仆寺丞(管皇家车马)15711540年(35岁)

 中举人。徙居嘉定读书、讲学1565年(60岁)

 中进士。任湖州府长兴县令1568年(63岁)

 任顺德府通判(管粮运、水利)1570年(65岁)

 任南京太仆寺丞(管皇家车马)1571 年( 66 岁)

 去 世归有光(1506—1571 )

 《 震川文集》书景 明万历二十七年刊

 渗漉 修葺垣葺垣 墙 栏 楯偃 仰 冥 然迨 异 爨shènlùqìyuán dàishǔnyǎnshǔnyǎn听课文录音,正音。míng迨 异 爨老 妪 先妣呱呱 阖妣呱呱 阖门象门象 笏 扃牖dàicuàn yù bĭgūhéhù jiōng y yŏ ŏu u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一___________二 ( 两 )______ 间小屋种感情间小屋种感情三___________四__________世变迁个女人世变迁个女人

 古人的评价清• 黄宗羲一往情深,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涕。---------------------- -------------书写生活琐事 抒发个人情感• 明 明 王锡爵所为抒写怀抱之文,温润典丽,如清庙之瑟,一唱三叹,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外。所为抒写怀抱之文,温润典丽,如清庙之瑟,一唱三叹,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外。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淡 语言质朴清淡 饱含真情实感

 余 稍 为上 漏 。

 前 辟为 修 葺 , 使 不辟 四 窗……

 又 杂 植 兰 又 杂 植 兰 桂 桂旧 时 栏 楯 , 亦 旧 时 栏 楯 , 亦 遂 遂桂 桂 竹 木 于 竹 木 于 庭 庭 , ,遂 遂 增 增 胜 胜。

 。

 垣 墙 周 庭 ,日 影 反 照 ,以 当 南 日 ,室 始 洞 然 。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 ;而庭阶寂寂,小 声 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先 是 , 庭 先 是 , 庭 中 中迨 诸 父 异 爨 迨 诸 父 异 爨, ,内 内墙 往 往 而 是 。

 墙 往 往 而 是 。

 东 东庖 而 宴 , 鸡 栖 庖 而 宴 , 鸡 栖 于 于篱 , 已 为 墙 , 篱 , 已 为 墙 , 凡 凡中 中 通 南 北 为 一 。

 通 南 北 为 一 。内 内 外 多 置 小 外 多 置 小 门 门 , ,东 东 犬 西犬 西 吠 吠 , 客 逾 , 客 逾于 厅于 厅 。

 庭 中 始 为 。

 庭 中 始 为凡 凡 再 变再 变 矣 矣 。

 。

 吾 儿 ,何 竟 日 默类 女 郎 也久 不 见 若 影 ,默 在 此 , 大?

 后 五 年 , 吾 妻 来 后 五 年 , 吾 妻 来 归 归从 余 问 古 事 , 或 从 余 问 古 事 , 或 凭 凭妻 归 宁 , 述 诸 小 妻 归 宁 , 述 诸 小 妹 妹姊 家 有 阁 子 , 且 姊 家 有 阁 子 , 且 何 何归 归 , 时 至 轩 中 , , 时 至 轩 中 ,凭 凭 几 学几 学 书 书 。

 吾。

 吾妹 妹 语 曰 :

 “ 闻 语 曰 :

 “ 闻何 何 谓 阁 子 谓 阁 子 也 也 ? ”? ”

 庭死今庭死今有 枇 杷 树 , 吾 妻之 年 所 手 植 也 ,已 亭 亭 如 盖 矣 。有 枇 杷 树 , 吾 妻之 年 所 手 植 也 ,已 亭 亭 如 盖 矣 。

 语音轩 漉葺 垣迨 爨妪 妣轩 漉葺 垣迨 爨妪 妣xuān lùqìyuán dài cuàn yùbĭ闺 扉呱 阖笏 扃牖闺 扉呱 阖笏 扃牖ybguīfēi gūhéhù jiōngyŏu

 第一段字词解释• 方丈:一丈见方。

 容:容纳。• 下:向下。名作状。

 顾视:左看右看。• 北向:向北。

 昏:昏暗。• 修葺:修补。

 垣:矮墙,亦泛指墙。• 当:阻挡。

 胜:光彩。杂;错杂。• 偃仰啸歌:或俯或仰,大声吟诵。• 万籁有声:外界的各种声音都能听见。• 寂寂:非常寂静。班驳:纷杂错落。• 明月半墙:明亮的月光照着半个墙面。• 姗姗:舒缓轻盈。

 第一段译文• 项脊轩,是旧日的南阁子。屋里仅仅一丈见方,只可容纳一个人居住。历经百年的老屋,(屋顶墙上的)泥土从上边漏下来,雨水直往下滴;每当移动书桌时,环顾四周没有可以安放的地方。又朝北,不能照到阳光,一过中午室内就已经昏暗。我稍稍修补了一下,使它不从上面漏土漏雨。前面开了四扇窗子,用矮墙把院子四周围上,用来挡住南面射来的日光,日光反照,室内才明亮起来。

 第一段译文• 又在庭院里错杂地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往日的栏杆,也就增加了光彩。借来的书籍摆满书架,我或俯或仰,大声吟诵,有时静默端坐,自然界各种声音都能听见;庭院台阶显得静悄悄的,小鸟不时飞来啄食。十五的夜晚,明亮的月光照亮半截墙壁,桂树的影子纷杂错落,微风吹拂,花影摇动,舒缓轻盈,十分可爱。

 第一段内容理解• 写项脊轩中可喜之事。• 对项脊轩环境介绍,修葺前后对照着写。着墨不多,却清晰勾勒出书房概貌。写书房外部环境,更写出轩中幽静气氛。• 景物中处处渗透作者感情。写项脊轩旧状和新貌,把一间极普通的斗室写得那么可爱,正是作者喜爱这间书房的感情反映。

 • “借书满架”写的是书房陈设,“偃仰啸歌,冥然兀坐”写读书之乐。特别是“庭阶寂寂---姗姗可爱”几句诗意般的描写,更是情景交融,流露作者“居于此,多可喜”的感情。而作者写喜又是为下文写“可悲”作铺垫。

 屈原以兰桂喻美德,宋代人以竹喻志节,文中“屈原以兰桂喻美德,宋代人以竹喻志节,文中“ 杂植兰桂竹木于庭”一句表明”一句表明 作者品格高洁,志趣高雅。“ 万籁有声 ” 乃是 以动衬静 笔 法 , 因 各种声音都能充盈于耳,反倒显得周围之寂静。深得唐人王藉“种声音都能充盈于耳,反倒显得周围之寂静。深得唐人王藉“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之意境。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为本文文眼,结构上承上启下。

 作者对小屋的 喜 爱之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狭小百年老屋 , 尘泥渗漉 ,破漏修缮前后的项脊轩:修缮前修缮后修缮前修缮后稍为修葺,使不上漏。稍为修葺,使不上漏。不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前辟四窗,垣墙周庭,日影反照明亮修 修百年老屋 , 尘泥渗漉 ,雨泽下注。破漏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阴暗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室始洞然。明亮杂植兰桂庭阶寂寂明月半墙桂影斑驳杂植兰桂庭阶寂寂明月半墙桂影斑驳幽雅多可 喜 鲜明对比缮 缮

 第二段字词解释• 迨:等到。东犬西吠;东家的狗冲着西家叫。

 西 :名作状。• 庖:厨房。

 宴:赴宴,吃饭。名作动。

 乳:名作动。抚:对• 每:常常。

 待,款待。

 过:看望。

 竟日:整日。效:奏效。

 朝:上朝。瞻顾:瞻仰回顾。

 第二段译文• 然而我住在这里,有许多可喜的事,也有许多可悲的事。在这以前,庭院南北相通成为一体。等到伯父叔父们分了家,室外设置了许多小门和围墙,门和墙到处都是。东家的狗然而我住在这里,有许多可喜的事,也有许多可悲的事。在这以前,庭院南北相通成为一体。等到伯父叔父们分了家,室外设置了许多小门和围墙,门和墙到处都是。东家的狗对着西家叫 , 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 , 鸡在厅堂里栖息。庭院中开始是篱笆隔开,然后又砌成了墙,一共变了两次。家中有个老婆婆,曾经在这里居住过。这个老婆婆,是我死去的祖母的婢女,给两代人喂过奶,先母对她很好。房子的西边和内室相连,先母曾经来过一次。在厅堂里栖息。庭院中开始是篱笆隔开,然后又砌成了墙,一共变了两次。家中有个老婆婆,曾经在这里居住过。这个老婆婆,是我死去的祖母的婢女,给两代人喂过奶,先母对她很好。房子的西边和内室相连,先母曾经来过一次。

 第二段译文• 老婆婆常对我说:“这里,曾是你母亲站立过的地方。”老婆婆又说:“你姐姐在我怀中,呱呱地哭泣;你母亲用手指敲着房门说:‘孩子是冷呢?还是想吃东西呢?’我在门外一一回答。”话还没有说完,我就哭起来,老婆婆也流下了眼泪。我从十五岁起就在轩内读书,有一天,祖母来看我,说:老婆婆常对我说:“这里,曾是你母亲站立过的地方。”老婆婆又说:“你姐姐在我怀中,呱呱地哭泣;你母亲用手指敲着房门说:‘孩子是冷呢?还是想吃东西呢?’我在门外一一回答。”话还没有说完,我就哭起来,老婆婆也流下了眼泪。我从十五岁起就在轩内读书,有一天,祖母来看我,说:我 “ 我的孩子 , 好久没有见到你的身影了 , 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呆在这里,真像个女孩子呀?”等到离开时,用手关上门,自言自语地说:“我们家读书长久没有收到功效,这孩子的成功,那是可以期待的吧!等到离开时,用手关上门,自言自语地说:“我们家读书长久没有收到功效,这孩子的成功,那是可以期待的吧!”不一会,拿着一个象笏过来,说:“这是我祖父太常公宣德年间拿着去朝见皇帝用的,以后你会用到它!”回忆起旧日这些事情,就好像发生在昨天一样,真让人忍不住放声大哭。不一会,拿着一个象笏过来,说:“这是我祖父太常公宣德年间拿着去朝见皇帝用的,以后你会用到它!”回忆起旧日这些事情,就好像发生在昨天一样,真让人忍不住放声大哭。

 第二段内容理解• 写轩中怀旧。先用“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一句,作承上启下的过渡。“先是”转入追叙,写了三件可悲的事:一是叔伯分家,大家庭分崩离析,零落衰败:二是乳母的深情回忆和指点,引发对亡母的怀念:三是祖母生前对自己的爱抚、教诲和期望,历历在目。

 第二段内容理解• 三件事都写悲,感情表达却很有层次。“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只是在客观的记述中寄予感叹。“语未毕,余泣,妪亦泣。”还是有泪无声,含蓄而有节制。“令人长号不自禁”,感情如压抑不住的潮水,汹涌而出,失去了控制。

 项脊轩的变迁,回忆母亲和祖母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庭。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庭。多回忆母亲:娘以指扣门扉曰 :

 “ 儿寒先妣尝一至思 念 、 思 念 、回忆祖母:“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

篇三:关于四史的书籍都有哪些

建党 0 100 周年党史学习教育“四史系列”党课汇编 6 6 篇

 目录 1.“四史”学习的政治意义和理论价值 ................................................... 1 一、学史明志:坚定理想,忠诚信仰——学习党的创建史,传承红色基因、坚守初心使命.... 3 二、知史明道:增强自信,守正创新——学习新中国史,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信心.. 6 三、品史明智:感悟情怀涵养智慧——品读“四史”,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方法论... 10 2.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在担当作为中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14 一、为什么要强调担当作为......................................................... 15 二、共产党员如何做到担当作为..................................................... 16 3.学习党的百年历史................................................................... 19 4.中国共产党重视历史学习的经验启示................................................... 24 一、历史的回顾................................................................... 24 二、经验启示..................................................................... 28 5.从百年党史看党的自我革命........................................................... 33 6.学习百年党史强化党性修养........................................................... 42

  “四史”学习的政治意义和理论价值 我们党历来重视学习和研究历史。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提出,要改造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强调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对待学习,把学习研究历史、研究现状和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结合起来,“这是一个共产党员起码应该具备的态度”。

 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依靠学习创造了历史,更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他在党的十八和十九届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专题学习班开班式上的两次讲话,主题都是讲学习研究历史。一次是讲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强调要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历史进程及其

  2 规律,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信心;一次是讲党的建设要一以贯之,强调学习研究古今中外执政的历史经验,把握执政规律,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两次讲话,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学习研究历史的方法论,为全党学习研究历史提供了基本遵循。

 开展“四史”学习,是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提出来的。2019 年 7 月,中央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发出通知,明确要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作为主题教育重要内容;2019 年 11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上海时指出,“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让初心薪火相传,把使命勇担在肩”。2020 年 1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再次强调:“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显然,开展“四史”学习,既是主题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迎接庆祝建党一百周年的政治要求。

 全面把握、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史”学习的讲话精神,一是要牢牢把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把“四史”学习同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相结合,就是要以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全党要“更加崇尚学习、积极改造学习、持续深化学习”,不断创新我们的学习制度、形式和方法,把我们党百年来积累的丰富历史经验和红色资源作为学习“四史”的生动教材,讲活历史故事,用好用活红色资源,让党的革命基因在血脉中传承,让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活在党员干部的心中,使全党的学习教育更加丰富、更加生动,更加贴近党员干部;三是要把“四史”学习与研究现实问题、做好当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特别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能量,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3 一、学史明志:坚定理想,忠诚信仰 —— 学习党的创建史,传承红色基因、坚守初心使命

 学史明志,就是要通过学习党的历史,进一步明确和坚定革命志向,坚定理想,忠诚信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我们党 90 多年的历史中,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流血牺牲,靠的就是一种信仰,为的就是一个理想。”所以,学习“四史”,首先要学习中共党史,因为党史贯穿于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是“四史”的核心和灵魂。党史的逻辑起点是党的创建史。上海是我们党的诞生地,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学习党的创建史,更好地“从中解读我们党的初心”,“铭记党的奋斗历程时刻不忘初心,担当党的崇高使命矢志永远奋斗。” 学习党的创建史,首先要从理论上深刻把握中共一大选择在上海召开的社会历史原因,即上海成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地的历史必然性。第一,政党的产生,需要阶级基础,中国工人阶级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阶级基础。中国“工业无产阶级人数虽不多,却是中国新的生产力的代表者,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上海是中国工人阶级的重要发祥地,最早产生于 19 世纪中叶外国在沪企业,以后随着洋务运动的官办企业以及民族资本企业的发展,逐渐发展壮大。上海工人阶级“特别能战斗”,力量较强。第二,思想基础。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上海是我国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的重镇,在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有众多的最早和“第一”。《万国公报》最早提到马克思和恩格斯,《东方杂志》最早介绍列宁的生平,《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在上海问世。有《新青年》《民国日报》副刊《觉悟》和《共产党》等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报刊。还有像上海商务印书馆这样中国唯一跨越三个世纪的资深出版机构。1919 年至 1922 年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马克思主义书籍有 20 多种,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码头”。

  4 第三,人才骨干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要有先进分子去宣传和发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要有先进的骨干去筹备、联络和组织,先进知识分子既是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中坚,也是中国共产党组织创建的积极分子和骨干力量。上海集聚了陈独秀、陈望道、李达、李汉俊、瞿秋白、蔡和森、恽代英、邵力子等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他们在上海创办或担任《新青年》《前锋》《向导》等刊物的主编或编辑工作,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同时,积极酝酿筹建党的组织。第四,组织基础。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的早期组织。1920 年 8 月,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在法租界老渔阳里 2 号《新青年》编辑部正式成立,并定名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积极推动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实际上起着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作用。由此可见,上海为党的创建提供了多方面的基础性准备,她成为党的诞生地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其次,学习党的创建史要充分重视红色资源的运用,不断创新改进学习的方式方法,使“四史”学习更加具体形象、生动可感。上海有党的一大、二大会址和四大纪念馆以及党中央早期领导机关遗址,有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同志在上海的革命活动地,有陈云、张闻天、宋庆龄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故居。据统计,我们党在上海的革命遗址遗迹有 600 多处。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上海是我们党的诞生地,党成立后党中央机关长期驻扎上海。上海要把这些丰富的红色资源作为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上海已于 2016 年分两批公布了 50 家红色教育基地。随着上海红色文化品牌建设的深入和红色教育资源的进一步开发,红色教育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都正在不断地增长和优化。上海红色教育资源的重要价值特点:一是为寻求救国真理而开放的眼界和勇敢的探索精神;二是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敏锐性和思想鉴别力;三是知识分子同工人阶级相结合的历史主动性,以及正确的群众观、历

  5 史观;四是忠诚信仰,为理想而献身的牺牲精神。

 关于理想信仰教育的红色资源,上海龙华烈士陵园和烈士纪念馆值得一提。其实它是一个全党全国性的重要红色教育基地,在那里牺牲的不只是上海的共产党员,许多是当时党中央的高级领导干部,党的优秀儿女。有在新中国诞生前夕为理想、信仰而血染黎明的许多烈士。此外,纪念馆展示了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五卅运动、反抗蒋介石国民党右派“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等壮烈的红色故事。先辈们从不同的角度谱写演绎了理想、信仰的深刻内涵和震憾人心的历史篇章,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信仰是红色的,那是理想之光;信仰是热烈的,那是革命之情;信仰是执着的,那是品格之坚;信仰是强大的,那是意志之刚;信仰是朴实的,那是务实之道;信仰是甘甜的,那是精神之味;信仰是悲壮的,那是崇高之美;信仰是无私的,那是奉献之歌。通过学习这些红色教材,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名干部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 第三,学习党的创建史,就要牢记党的初心使命,守护好党的精神家园。2017 年 10 月 31 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到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瞻仰时指出,毛泽东同志称这里是中国共产党的“产床”,这个比喻很形象,我看这里也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2020 年 1 月 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又重申,“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近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守护好党的精神家园,必须认真地解读初心、不忘初心、坚守初心。一要准确地解读和传承建党精神,这是我们党的精神之源,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奋斗、不断前进、永远年轻的根本动力。二要经常重温入党誓词,这是经常回忆初心、

  6 不忘初心的重要方式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入党誓词字数不多,记住并不难,难的是终身坚守。每个党员要牢记入党誓词,经常加以对照,坚定不移,终生不渝。”重温入党誓词作为一种政治仪式教育,有利于激发党员干部的政治使命感、神圣感、崇高感,以洗涤和净化灵魂,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先进性和思想纯洁性。三要重点抓好“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马克思主义”,这是我们党走向未来,始终做时代先锋、民族脊梁的根本保证。作为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的上海,还要结合上海城市史的学习,弘扬“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和锤炼“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擦亮上海的文化品牌,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为上海加快实现全球卓越城市发展目标,扩大世界影响力增添精神力量。

 二、知史明道:增强自信,守正创新 —— 学习新中国史,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信心

 “善学者究其理”。学史不能浅尝辄止,满足于听故事。必须深入探究并弄清楚、搞明白历史现象和历史成就背后的道理和规律。我们强调学新中国史,因为它也是中共党史、中国改革开放史和跨世纪的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缩影和象征,是“四史”的综合,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 新中国 70 年,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共和国发展史,可按逻辑划分为三个历史阶段:一是创建新中国以及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阶段;二是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和发展阶段;三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阶段。

  7 知史明道。一是要明白,新中国的创建和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是中国共产党人与中国人民经过 28 年的艰苦卓绝奋斗得来的,是通过创立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新民主主义独特道路取得的,是 2000 多万革命先烈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无数的先烈鲜血染红了我们的旗帜。”所以要倍加珍惜。同时,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几十年,正是世界社会主义革命风起云涌时期,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也是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二是要明白,新中国 70 年,党和人民经过艰辛探索和改革开放,创造了世所罕见的辉煌成就和伟大奇迹。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的路程,在一个贫穷落后、一盘散沙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建立起系统完备的国民经济体系和工业体系,试制成功了原子弹、氢弹,发射了人造卫星,各项事业飞速进步。国家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以巨人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为此我们倍感自豪,充满自信。三是要明白,在新中国 70 年期间,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经历了曲折和风波,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遭受了更大的挫折和灾难。然而,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事业劈波斩浪,急流勇进,闯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它“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所以我们要倍加努力地坚持和发展。四是要明白,在当代中国,坚持党的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篇四:关于四史的书籍都有哪些

新中国七十二年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新中国成立 72 年所走过的路程,路途中有坎坷也有平坦。在伟大的共产党领导下,从一穷二白走到昌盛繁荣经济总量达到世界第二大强国的奇景非常不容易。下面浅谈个人几点认识。

  一、改革开放前夕的二十九年

  1、1949 年到 1978 年工农业产品产量取得巨大成绩:1978 年社总产值为 6846 亿元,比 1949 年 557 亿元,增长 12.3 倍;其中,第一产业 1978 年为 1398 亿元,比 1949 年 326亿元增长 4.3 倍;第二产业 1978 年为 4067 亿元,比 1949 年 140 亿元,增长 29 倍。(1)工业主要产品产量。钢产量 1978 年为 3178 万吨,比 1949 年 135 万吨增长 23.5 倍;1978年原煤产量为 6.18 亿吨,比 1949 年 6600 万吨,增长 9.4 倍;1978 年原油产量为 10405万吨,比 1952 年 44 万吨,增长 236.5 倍。上个世纪 50 年代,站在北京街道上,老远就能看到公共汽车顶棚上有一个大气包,因为没有汽油和柴油,里面装的是煤气。(2)主要农产品产量,1978 年粮食总产量为 6095 亿斤,比 1949 年 2263 亿斤,增长 2.69 倍;1978年棉花总产量为 216.7 万吨,比 1949 年 44.4 万吨,增长 4.9 倍;1978 年油料总产量为 521.8万吨,比 1949 年 232.8 万吨,增长 2.24 倍;1978 年全国肉类生产为 856.3 万吨,比 1949年 220.6 万吨,增长 3.9 倍;1978 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为 466 万吨,比 1949 年 45 万吨,增长 10.4 倍;1978 年全国水果总产量为 657 万吨,比 1949 年 120 万吨。增长 5.5 倍。从以上数据中就可以看出,工农业发展速度相当快的,人民生活有了很大提高。1952 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为 76 元,1978 年增加到 175 元。那个年代,老百姓生活虽然过得简单一些,但心中感到很幸福。社会经济各领域的发展,就像一匹骏马奔跑在社会主义大道上。从 1957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期间走的路程很不平坦。

  2、为了使农业生产发展快一些发动“大跃进”运动的经验教训。毛主席说:“这个社会主义谁也未干过,未有先学社会主义政策后搞社合会主义。”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1949 年

 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 82.5%。党中央为了尽快恢复农业生产,首先组织农民互助组、而后成立初级合作社、两年之后发展到高级合作社。由于广大农村自然环境等存在很大差异,在合作化运动步伐加快中,某些农村不大适应。1958 年到 1960 年连续三年“大跃进”,使我国经济发展遭遇到严重的挫折。挫折来自于官僚主义,主观主义违背唯物主义没有实事求是精神。“大跃进”违背了自然规律必然出现假现象。全国各地大刮“四风”即“浮夸风”、“瞎指挥风”、“平调风”、“共产风”。那个年代农业生产力低下,粮食亩产量最高在800 斤左右,最低亩产量只有四五十斤。“浮夸风”是怎么产生的?不少人把自己假造的所谓高产典型叫做“放卫星”田,成了全国流行的时髦用语。报纸率先报导河南省遂平县放出亩产小麦 2105 斤的“卫星”,之后又报导江西贵溪县水稻亩产 2340 斤的“卫星”,青海赛什克农场水稻亩产 8585 斤“卫星”,再后来报纸报导,广西环江县红旗农业社亩产 130434斤。除了小麦、水稻“卫星”。一些省份连续发表了玉米、高粱、谷子、薯类、芝麻、南瓜、芋头,蚕豆、苹果等 28 种农作物高产“元帅”。此起彼伏的“元帅”升帐,“卫星”上天,使一些同志本来就不冷静的头脑更不冷静了,说出了一些违背唯物主义基本常识的话。说什么?我国农业发展速度已经进入了一个“由渐进到跃进的阶段”,“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出多少粮食来”,“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豪言壮语。如果头脑是冷静的,牢记主观必须符合客观,牢记实事求是,是绝不会做出这种浮夸的“卫星”无视科学、无视自然规律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浮夸风”带来的严重后果,1958 年全国粮食实际产量在 4000 亿斤左右,而征购任务却按 6000~7000 亿斤产量布置,当年粮食征购数量为1175 亿斤。高估产带来的高征购,更严重地削弱了本来就很脆弱的农村生产力,再加上人民公社化吃“大锅饭”、“干与不干都能吃到饭”,更加剧了农村的灾难。据不完全统计,1949 年 4 月初,山东等 15 个省区无饭吃的人口达 2517 万(录自薄一波著《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再来说说“共产风”问题,最典型河北徐水县,改称为“徐水人民公

 社”,全县实行供给制,规定脱产干部、工人取消工资,社员取消按劳取酬。人民公社实行“十五包”,即吃饭、穿衣、住房、鞋子、袜子、毛巾、肥皂、灯油、火柴、烤火费、洗澡、理发、看电影、医疗、丧葬这 15 项开支,全部由人民公社统一包起来。实行一个月之后,由于财政枯竭,无法继续下去。毛主席批评徐水县,主观主义,强迫命令,虚假现象不少,是搞“独立王国”。

  3、全民大办钢铁运动得不赏识。农业“大跃进”影响到工业。1957 年我国钢产量只有 535 万吨,为了赶超英国再过八年到十赶超美国,1958 年把钢的生产指标定为 1070 万吨翻一番。经过多次算账,怎么算也算不上去。那个时候,右倾保守是要受到批判的。全国各地区上报计划新建小高炉 12694 座、转炉 220 座、电炉 43 座,根据地方冶金行业的计划安排,估计可以完成翻一番的任务。1958 年 1 月到 7 月累计生产钢只有 380 多万吨,毛主席感到计划有完不成的危险,决定大搞群众运动,实行书记挂帅,全党全民大办钢铁。9月党报社论《全力保障钢铁生产》的号召与钢铁生产无直接关系的部门“停车让路”一场全民夺钢保钢的群众运动在全国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了。为了找矿,许多地方由党委书记带领群众上山,中小学生、七八十岁的老人都投入运动,成千上万的农民,背着镢头,带着锅灶,上山挖煤。据统计,全国共建“土法”小高炉有 121.5 万个,参加农民有 2489 万人。投入各类“小、土、群”的农村劳动力,最多的时候达到 6000 万人以上。我们国家计委在大楼后面也建了一个小土炉子。不少地方矿产资源遭到破坏,森林被砍光,村庄和马路旁边的树也被砍光。最终炼出来的铁合格率很低,当时名叫“烧结铁”不能炼钢。大家知道,钢铁的产出需要多部门支撑才行,如采矿、运输、电力、焦炭供应、设备制造等,缺少哪一个行业都不行,翻番任务谈何容易。

  4、“七千人大会”的召开。1962 年 1 月,党中央在北京召开了扩大的工作会议,从中央到公社大企业厂矿五级领导干部共 7118 人,人们习惯称为七千人大会。这是我们党在

 执政后召开的一次空前规模的总结经验大会。会上,发扬了民主,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总结了 1958 年“大跃进”以来的经验教训。这次会议对于统一全党思想,提高认识和纠正工作中发生的“左”的错误,起了积极作用。毛主席和刘少奇同志都作了自我批评。1958年以来出现这么多严重困难局面,过去总是归咎于或者主要归咎于自然灾害,不敢从主观上从领导工作中找原因。少奇同志到湖南家乡调查,他得出了“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的结论,认为困难主要是由“人祸”造成的。少奇同志在大会上讲话,以沉重的语气说;“我看在座的同志应该是有经验了吧!饿了两年饭还没有经验?铁路还要修几万公里吗?“小洋群”还要搞那么多吗?工厂还要开那么多吗?还舍不得关厂吗?还舍不得让一部分工人回去吗?招待所还要盖那么多吗?恐怕应该得到经验教训了。农民饿了一两年饭,害了一点浮肿病,死了一些人,城市里面的人也饿饭,全党、全国人民都有切身的经验了。回过头来考虑考虑,总结经验,我看到时候了,再也不能继续这样搞下去了。”毛主席指出:“如果违背了客观规律,就一定要受惩罚,我们就是受惩罚,最近三年受了大惩罚,土地瘦了、人瘦了、牲畜瘦了,“三瘦”不是惩罚是什么?这个社会主义谁也没有干过,未有先学会社会主义的具体政策而后搞社会主义的。我们搞了 11 年,现在要总结经验。”毛主席将参加大会的人留在北京过春节。说:白天(开会)“出气”,晚上看戏,两干一稀,大家满意。……有什么“气”出什么“气”,有多少“气”出多少“气”,不管正确之“气”,还是错误之“气”,不挂账,不打击,不报复。”(录自同上)

  1962 年党中央决定大力缩短工业战线。全国县以上工业企业减少 1.9 万个,加上 1961年减少的 2.5 万个,共减少 4.4 万个,相当于 1960 年底工业企业总数的 45%。到 1962 年底,全国精简职工 935 万,减少城镇人口 1200 万人。1963 年又继续精简职工 100 多万人,减少城镇人口 300 多万人。

 5、人口问题。1978 年全国实行计划生育。全国人口总数为 9 亿 6259 万,这是一个不堪重负的数字,人民要吃饭、要穿衣、要上学、要就业、要住房……消费需求乘 9 亿就是一个庞大的数目,有人说我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按照人口计算,地不大物也不博。在 9亿人口中有 8 亿人民生活处于温饱水平以下,贫穷不是社会主义,那个年代,贫穷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是人口太多国家养不起,“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恶性循环。因此,1978 年国家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上个世纪出现三次人口增长高峰,人口增长率都在20%以上。进入 90 年代以后,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2005 年下降为 12.4‰,比 1978 年的千分之 23.33 下降了千分之 10.93。人口出生率下降千分之 1 个点,意味着少出生 100万人,下降 10 个点就是少出生 1000 万人。人口增长太快国家不堪重负。解放初期我国人口为 5 亿 4167 万,到了 1999 年五十年之间,我国人口增加为 12 亿 5786 万,净增加 7亿 1619 万,增长 2.3 倍,平均每年增加 1432 万。回忆媒体报道,实行计划生育以来,我国少出生 4 亿人口。如果不实行计划生育,我国现有总人口可能达到十八、九亿,假如是这个数字,将会造成中国社会的不稳定,比如吃饭、住房、就业、教育、医疗、交通、环境等一系列问题,都很难以解决。

  6、粮食问题。粮食生产不同于工业,粮食总产量基数越大,攀升的难度越艰巨。粮食是人们生活唯一能源,保证粮食安全,是国家最大政治问题。前政协主席李瑞环同志说:“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其他问题都可以讲,95%、99%、99.9%,唯独吃饭问题必须讲 100%。”他又说:“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改革开放前夕,全国农业税积累相当于国家全部固定资产,农民支撑国家经济建设发展做出巨大牺牲和贡献。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爹娘,是他们养活着我们。习近平总书记对粮食发展非常重视。他强调指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不能放松。粮食生产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解决好中

 国人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在吃饭问题上,永远不能忘记上个世纪 60 年代饿肚子的历史。什么是粮食安全?就是保证老百姓不饿肚子。习近平总书记又强调说: “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的端在自己手中,我们自己的饭碗要装自己生产的粮食。”我认为中国人民吃饭问题,不能寄托国际市场,一旦有风吹草动,有钱也买不到粮食,靠国际市场是靠不住的,而且国际市场粮食数量也有限。必须守住 18 亿亩耕地红线,才能守住我国人民的饭碗。农业生产科技水平提高了,也不能轻易的放松粮食生产。

  7、对计划工作的认识。建国初期“一边倒”学习苏联,1952 年国家计划委员会成立,开始编制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工作如何搞?不明白。计委邀请苏联计划专家六、七名进行指导,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就是在苏联专家帮助下制订的。在计划经济年代,各项经济指标(产品目录有二、三百种)项目繁多,计划工作分工细腻,比如农业生产计划指标就有 18 项(粮、棉、油、麻、丝、茶、糖、菜、烟、果、药、杂;猪、马、牛、羊、鸡、鸭。粮食生产计划指标如何确定?根据人口增长速度确定下年度粮食指标,也就是说粮食指标必须大于人口增长数度。许多贫困农民糠菜半年粮,许多的贫困户依靠国家救济,救济粮食晚到一两天就得挨饿,贫穷的现象让你想象不到。举几个例子:六十年代周总理到甘肃省农村考察,发现一户农民家三口人只有一条裤子,谁出门谁穿。总理流着眼泪说,我这个总理没有当好。原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同志在任安徽省委书记时下乡调究,发现一户七八岁女孩光着屁股蹲在缸里,询问原因,怕首长见笑。计委老主任宋平同志,八十年代初又回到委主持工作,甘肃省委出版了一本书《宋平在甘肃》该书籍纪录了宋平任甘肃省委书记下乡调研的许多故事,一户农民房顶上只有一半瓦砾,问原因?撤掉卖钱买粮食……。宁夏西海固是贫穷地区,不仅缺吃的也缺少烧柴,由于做饭缺少烧柴农民到山上搜寻牛羊粪晒干做烧柴,由于贫穷养牛羊过多山涧草场超载光秃秃的。中国农村贫困地区,绝大部分在中国中西部地区,也就是“老少边穷”(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境贫困地区、贫穷农户)

 地区。贫穷的原因复杂,最主要的是;(1)国家的体制机制问题;(2)执行的是计划经济;(3)社会不允许农副产品交换(农妇在马路旁卖几个鸡蛋召开辩论会,性质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进行批判);(4)亿万劳动力“窝”在家中;(5)农业及工业“大锅饭”政策,等等。“三农”要发展只能伸手“等、靠、要”。这是实行计划经济最主要的弊端“关、卡、要”限制太多,不能充分调动生产力的作用。每年召开一次“骡马大会”也就是全国订货会议,全国大小厂矿都要来人参加,比如:生产女同志用的“头发卡子”小企业,不参加会议就拿不到钢材。再如企业生产盈利必须上缴,企业想扩大再生产都不行,等等问题很多不一一列举。我个人认为,这是限制中国经济发展缓慢农村贫穷的根本原因。

  8、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打出国威军威。抗美援朝战争这是第...

篇五:关于四史的书籍都有哪些

dquo;四史”知识小题库(含答案)

 目

 录

 1、党史篇 2、新中国史篇 3、改革开放史篇 4、社会主义发展史篇

 “四史”知识小题库(党史篇)

 0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

 A、梁启超在上海主办《时务报》 B、严复在天津主办《国闻报》 C、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D、周恩来在天津创办《觉悟》杂志 答案:C

 解析:1915 年 9 月 15 日,由陈独秀创办的《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在上海创刊。《新青年》的创刊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而发刊词《敬告青年》一文则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宣言书。

 02、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和意义体现在(

 )。

 A、是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运动 B、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运动 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D、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答案:ABCD 解析:五四运动是在新的时代和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具有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所不具备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第一,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第二,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了群众,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的革命运动;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第四,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五四运动以后,无产阶级逐渐代替资产阶级成为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者。

 03、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率先在中国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

 )。

 A、李大钊 B、李达 C、陈独秀 D、毛泽东 答案:A 解析:1917 年十月革命的胜利,极大鼓舞和启发了李大钊同志,他先后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热情讴歌十月革命,并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愈加深重的 20 世纪初期,李大钊同志从马克思主义中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率先在中国举起了马克思主义旗帜。李大钊同志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

 04、五四时期,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社团有(

 )。

 A、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B、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C、新民学会

 D、觉悟社 答案:ABCD 解析:五四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个体研究很快就汇集为集体的研究,这种集体研究是以秘密或公开的社团形式进行的。这种社团在北京有北京大学社会主义研究会、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在上海有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在天津有觉悟社、在湖南有新民学会,在湖北、浙江、山东、广东和海外都有类似的社团。

 05、1920 年 8 月,陈独秀等领导建立的中国最早的共产党组织是(

 )。

 A、北京共产主义小组 B、上海共产主义小组 C、武汉共产主义小组 D、广州共产主义小组 答案:B 解析:陈独秀于 1920 年 8 月成立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上海小组由陈独秀任书记,共有 8 位成员。这是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后称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便由此发

 端。

 06、1921 年 8 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的领导工人运动的专门机关是(

 )。

 A、职工运动委员会 B、中华全国总工会 C、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D、省港罢工委员会 答案:C 解析:1921 年 8 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这是党领导工人运动的专门机关。在各地党组织和劳动组合书记部的宣传、组织和领导下,中国工人运动掀起第一个高潮。

 07、1922 年召开的中共二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

 )。

 A、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B、土地革命总路线 C、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 D、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答案:D 解析:1922 年 7 月 16 日至 23 日,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部《中国共产党章程》,这次大会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为中国各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

 08、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

 A、三民主义 B、新三民主义 C、新民主主义 D、社会主义 答案:B 解析:国民党一大通过的宣言对以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为主要内容的三民主义重新作了解释,即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贯彻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与中共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成为国共合作的共同政治基础。

 09、1922-1927 年曾担任上海大学社会学系主任的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是(

 )。

 A、瞿秋白

 B、邓恩铭 C、蔡和森 D、李达 正确答案:A 解析:1923 年秋上海大学(1922-1927)设立了社会学系,首任系主任瞿秋白。

 10、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是(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 D、百色起义 答案:A 解析: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和坚强决心,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树立起一面革命武装斗争的旗帜。

 11、1927 年,中共八七会议确定的总方针是(

 )。

 A、推翻北洋军阀黑暗统治 B、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 C、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 D、建立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答案:C 解析:在关系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于 1927 年 8 月 7 日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会议批判和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撤销了他在党内的职务,选出了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

 12、1930 年 1 月,毛泽东阐述中国革命“以乡村为中心”思想的著作是(

 )。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 答案:C

 解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否定了照搬外国的“城市中心论”,提出了“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回答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等问题,是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的重要标志。

 13、1930 年到 1931 年,在红一方面军三次反“围剿”斗争胜利的基础上形成了(

 )。

 A、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B、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C、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D、中央革命根据地 答案:D 解析:中央革命根据地又称“中央苏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主要革命根据地,位于江西的南部和福建的西部。1931 年 9 月,红一方面军粉碎了国民党军第三次“围剿”后,赣南、闽西两块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从而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打下了基础。11 月,临时中央政府和中央军委在江西瑞金的成立,标志着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

 14、1935 年 1 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会议是(

 )。

 A、八七会议 B、古田会议 C、遵义会议 D、洛川会议 答案:C 解析:1935 年 1 月召开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方面问题的会议。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5、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全民族抗战是在(

 )。

 A、九一八事变后 B、一•二八事变后 C、华北事变后 D、卢沟桥事变后 答案:D 解析:1937 年 7 月 7 日,日本侵略者在北平城西南卢沟桥畔制

 造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面对亡国灭种的危机,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努力和推动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亿万中国军民团结一致,奋起抵抗。七七事变成为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并由此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16、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会议是(

 )。

 A、瓦窑堡会议 B、洛川会议 C、中共六届五中全会 D、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答案:B 解析:洛川会议是在全国抗战刚刚爆发的历史转折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制定的党的全面抗战路线,把实行全民族抗战与争取人民民主、改善人民生活结合起来,把反对外敌入侵与推进社会进步统一起来,正确处理了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关系。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17、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军队取得第一次重大胜利的战

 役是(

 )。

 A、平型关战役 B、雁门关战役 C、阳明堡战役 D、台儿庄战役 答案:A 解析:1937 年 9 月 25 日的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东渡黄河后,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一次成功的伏击战,平型关大捷取得了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打破了“日本侵略者”不可战胜的神话。

 18、1938 年,毛泽东发表的系统阐述抗日战争特点、前途和发展规律的著作是(

 )。

 A、《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B、《论持久战》 C、《论新阶段》 D、《论联合政府》 答案:B

 解析:1938 年发表的《论持久战》一书中,毛泽东深刻分析了中日双方的情况,指出了中国人民经过持久战必将取得最后胜利的客观依据,科学地预见到抗日战争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并分析了各个阶段的特点。《论持久战》强调了“兵民是胜利之本”,指出了争取抗战胜利的唯一道路是充分动员和依靠人民群众,实行人民战争。

 19、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

 )。

 A、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 B、中国人民空前的民族团结 C、中国人民英勇的民族抗争 D、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援 答案:ABC 解析: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中华民族历来崇尚正义、热爱和平,也历来不畏强暴、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抗日战争唤起了全民族的危机意识和使命意识。

 20、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主要体现在(

 )。

 A、积极倡导、促成并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最大限度地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 C、科学阐明了抗日战争的规律和进程 D、制定了正确的战略和策略 答案:ABCD 解析: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倡导建立并坚定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放手发动群众和实行人民战争,成为团结抗战的坚强核心;提出和实施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科学阐述了抗日战争的特点和规律,对全国抗战起到重大的战略指导作用;领导抗日军民开辟广大敌后战场,与国民党指挥的正面战场协力合作,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局面。

 21、1945 年 8 月,中共中央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的口号是(

 )。

 A、独立 B、和平 C、民主 D、团结

 答案:BCD 解析:1945 年 8 月 25 日,抗战胜利后,中共中央发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其中明确提出:“同胞们!抗战胜利了!新的和平建设时期开始了!我们必须坚持和平、民主、团结,为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 22、1948 年 4 月,毛泽东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著作是(

 )。

 A、《新民主主义论》 B、《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C、《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D、《将革命进行到底》 答案:C 解析:1948 年 4 月 1 日,毛泽东在中共晋绥分局干部会议上发表讲话,指出:“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就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当前历史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 23、1948 年 9 月至 1949 年 1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的重大战役有(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答案:ABC 解析:三大战役是指 1948 年 9 月 12 日至 1949 年 1 月 31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场战略性战役。

 24、中国人民解放军在 1949 年 4 月 21 日发起的重大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答案:D 解析: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一部,在长江中下游强渡长江,对国民党

 军汤恩伯、白崇禧两集团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渡江战役的胜利,为解放军继续南进,解放南方各省创造了有利条件。

 25、1949 年 6 月,毛泽东发表的系统论述中国共产党建国主张的著作是(

 )。

 A、《新民主主义论》 B、《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C、《论联合政府》 D、《论人民民主专政》 答案:D 解析:《论人民民主专政》是 1949 年 6 月 30 日,毛泽东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二十八周年而写的一篇文章。根据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结合中国实际,论述了即将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性质,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国家对内、对外政策等。

  “四史”知识小题库(新中国史篇)

 0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

 )。

 A、资本主义社会 B、新民主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 答案:B 解析:从 1949 年 10 月新中国成立到 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与桥梁,在向社会主义过渡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02、1950 年 6 月,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中心任务是(

 )。

 A、赢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B、完成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C、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

 D、开展“三反”“五反”运动 答案:C 解析: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作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报告,报告指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是当前阶段中心任务”。

 03、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指出,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的条件是(

 )。

 A、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 B、土地改革...

篇六:关于四史的书籍都有哪些

2018 年第 5 期·文献学研究·嘉业堂“四史”研究陈   郑(湖州市总工会   浙江湖州   313000)摘  要:嘉业堂所藏“四史”是镇馆之宝,刘承干还专门开辟“四史斋”用于存放。文章从“四史”的购买时间、鉴赏品评和校勘刊刻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对嘉业堂“四史”有更深入的了解。关键词:“四史”;购买;鉴赏;校勘;刊刻中图分类号:G258.83          文献标识码:AStudy on The Four Great History Books in Jiaye LibraryAbstract

 The Four Great History Books are the treasure of the Jiaye Library, which are specif i cally preserved in the Study of The Four Great History Books by Liu Chenggan. This paper is to promot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n The Four Great History Books in Jiaye Library based on a rough research from aspects of consumption, appreciation, emendation and inscription.Key words

 The Four Great History Books; consumption; appreciation; emendation; inscription蜀大字本《史记》、白鹭书院本《汉书》、一经堂本《后汉书》和大字监本《三国志》,合称“四史”,是刘承干所藏宋椠中的翘楚,刘承干专门开辟了“四史斋”来存放。其在《嘉业藏书楼记》中有所提及:由池而上,有楼七楹,中一楹为大门,东三楹为宋四史斋,以置宋椠“四史”;西三楹曰诗萃室,以置先府君及余编《国朝正续诗萃》,斋、室均北向,斋楼多旧钞精校各本,室楼皆宋元椠本。再进,亦楼七楹,左右缭以两庑;庑各九椽。楼下为嘉业厅事三楹,分列甲乙两部。上为希古楼,庋殿本、官印,而内府秘籍亦在其中。楼东西上下各二楹,杂置书五百余箱。左、右庑则各省群县志,庑楼均为丛书,约二百余种 [1]1406 。从中我们可以得知,嘉业堂为存放一种或一类书籍而专门开辟的斋室只有“四史斋”和“诗萃室”。“诗萃室”因“置先府君及余编《国朝正续诗萃》”,因为是“先府君”的著作,其地位当然不一般,专门开辟一室存放是书无可厚非。为存放宋椠“四史”而专门开辟“四史斋”,且和“诗萃室”一样,同是三楹,可见刘承干对宋椠“四史”的重视程度。宋椠“四史”可谓是嘉业堂藏书精品中的精品,是嘉业堂的镇馆之宝。1  “四史”的购买时间“四史”中,蜀大字本《史记》和大字监本《三国志》是得自于费念慈的后人;白鹭书院本《汉书》和一经堂本《后汉书》,则是郭嵩焘的旧藏。虽然“四史”的来源十分清楚,但其购买的时间却有待进一步考证。(1)蜀大字本《史记》的购买时间。刘承干得到《史记》的时间比前后《汉书》略早,其在一九一三年十二月初六日的日记中写道:余是晚在家宴客,所邀之沈子培方伯早已至矣,未几杨芷夝来,均在新斋坐,余出所购宋元椠本,请彼讨论之。据子培云余与费氏所购之《史记》,为海内孤本,若以影宋刊之,可以压倒一切椠本矣 [2]137 。此时刘承干已在家宴客,讨论其所购“海内孤本”《史记》。可见,在一九一三年十二月初六之前,刘承干已经购得了《史记》。(2)大字监本《三国志》的购买时间。关于大字监本《三国志》购买的时间,我们也只能从其写的序跋中窥探出一些端倪:万方数据

 嘉业堂“四史”研究90余曩刻《史记》、《前》、《后汉》,颇欲觅斯志佳本,足成四史。搜访既久,始获是帙,勘正通行本,谬误悉符。所见宋刻而行欵并刻工姓名,与适园藏元本无异,惟点画波磔圆活刚劲,谛审再四,知为元椠祖本,其为天水朝所刻无疑 [1]1362 。序跋撰写的时间为丙寅年(1926年)清明节,其购买的时间应当是这个时间或前几天。这个序跋也说明,《三国志》和《史记》一样得自费念慈的后人,但购得的具体时间却晚了很多。(3)白鹭书院本《汉书》和一经堂本《后汉书》购买的时间。相对于《史记》和《三国志》,前后《汉书》下定洋和到手的时间则十分清晰,其日记为我们完整地呈现了前后《汉书》从下定到最终购得的细节:1914年十一月初七日 王锡生来,与购定《汉书》,先付定洋三百元,此书郭氏珍重异常,不肯派人送来,必须此间派人往取,而余处无人可派,锡生素不知其浅深,亦未便径将巨款付之。再四磋商,乃请俞子青持洋前往,遂与约定于明晚动身,同赴长沙也 [2]206 。1914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俞子青从湖南归,与郭筠仙侍郎家所购之前后《汉书》,已经携到,检阅之,的系宋椠鹭洲书院本,共计一百六十三册,每十册函以木匣,其书除《前汉》补配明刊两本外,余则仅钞配四叶耳。惟卷中有割去数字,并挖割图章数处,殆可恨恨 [2]209-210 。从上述的日记可知,刘承干购入白鹭书院本《汉书》和一经堂本《后汉书》,其中还有一段曲折的故事。郭嵩焘即将出售书籍的消息传出后,藏书界闻风而动。而此时刘承干以雄厚之资,大肆搜购图书,几有海涵之势,于是书估王锡生主动从中牵线,上门求售。看过王锡生带来的样册之后,刘承干允诺购取,先付三百定洋。然郭氏认为两书珍重异常,生怕途中有任何的闪失,因此不肯派人由长沙送书至上海,要求刘承干派人赴长沙取书,而此时刘承干亦无人可派,书估王锡生虽然与之有过几次购书的经历,但不知其深浅底细,加之购书款三千元亦属不少,贸然将此事托付王锡生似有不妥,于是购书事项一下子陷入了僵局。思之再三,刘承干最后决定请俞子青持洋和王锡生同赴长沙购书。从下定洋到最终俞子青不负众望,顺利将书从长沙取回,中间只经过了15天的时间。一九一四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刘承干将全部前后《汉书》购入。前后《汉书》最终归于嘉业堂,是书估王锡生从中牵的线。刘承干在十一月初二的日记中写道:“王锡生来,所云宋椠前后《汉书》已取到数本,共计一百六十册,《前汉》系覆刊两册配入,索价三千元。”[2]205 此时,王锡生已经取到了宋椠前后《汉书》的数本,也报出了主人出让书籍的心理价位,可见,对于购买前后《汉书》一事,书估王锡生已经在原主人郭嵩焘和刘承干之间往返了多次。此前,刘承干多次在日记中提及王锡生,购买前后《汉书》一事应该是两人交谈的重要内容。2  “四史”的鉴赏评论“四史”因其极高的版本价值和学术价值,刘承干一经购得,就引起了学界的高度关注。刘承干也利用家宴、消寒会等机会,与遗老们一起品评鉴赏,不少学人甚至登门嘉业堂,一睹宋椠“四史”的风采。一九一三年十二月初六,刘承干在家宴客,邀沈子培鉴赏所购宋元椠本,沈子培认为蜀大字本《史记》“为海内孤本,若以影宋刊之,可以压倒一切椠本矣”。一九一四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也就是俞子青从长沙拿回全部前后《汉书》的第二天,刘承干就借举办消寒会的机会,鉴赏前后《汉书》:傍晚以消寒第三集由余主席,在惠中宴客,特偕醉愚前往,计到者为缪筱珊、吴子修、钱听邠、戴子开、刘语石、喻志韶、章一山、潘兰史、陶拙存、杨芷夝、恽季申、谨叔、周梦坡、张石铭、沈醉愚,邀而未至者为汪渊若、吕幼舲以病,吴仓硕以妻病,均未至。题则以宋椠《前》、《后汉书》征索题也 [2]210 。刘承干组织参与的消寒会是遗老们相互抒发感慨的场所,往往带有一定的政治性。他们借古讽今,利用评判历史事件或人物之机来委婉地抒发自己心中的忧愤,以表达对现世社会的不满。消寒会的主要形式是同人雅集、赋诗唱和的集会。如壬子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拟题为“雪后坚匏庵消寒第二集和苏文忠公聚星堂禁题诗韵”,甲寅年十二月初四日“丹徒李氏三女殉孝诗”,应该说,组织消寒会的初衷是遗老借诗歌发泄心中的不满 [3] ,和古籍的品鉴没有什么关系,但因为刘承干身份的多重性,参与消寒会的人员中也有相当多的是古籍鉴定方面的专家,因此,在消寒会万方数据

 912018 年第 5 期上鉴赏品评古籍也在所难免。在这次消寒会上,刘承干还以宋椠前后《汉书》向大家“征索题”。十二月二十二日,刘承干再次在家宴客,传观前后《汉书》:余今夕在家宴筱珊及诸公,未几杨芷夝、章一山、禇礼堂陆续至,筱珊与叶菊裳亦来,出宋椠《前》、《后汉书》,互相传观,良久始入席,益庵、醉愚亦在坐,邀而未至者则朱古微而已 [2]214 。一九一五年,刘承干又在日记中记叙了家宴上评证“四史”的经过:余是日宴刘幼云、胡漱唐两年丈于家中,程平园、章一山、杨芷夝、吴子修先后至,陶拙存、李梅庵两年丈以来,出宋椠四史及覃溪《四库全书提要》手稿,互相评证,良久乃入席,席散后又小坐逾时而去 [2]232 。从上述记录中我们可以想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品评鉴赏“四史”已经成为了刘承干与诸人社交中的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购得“四史”之后,刘承干通过各种形式与遗老鉴赏,不少学人甚至登门嘉业堂,一睹宋椠“四史”的风采。在刘承干下定洋购买《汉书》之后,俞子青赴长沙取书之前,吴子修听闻刘承干已经拿到前后《汉书》首本,便迫不及待地登门阅看,其后登门索观者更是络绎不绝。登门索观者如表1所示。表 1  学人索看《四史》一览表 序号 内容 索看人1午后吴子修来,阅看余所购之宋椠前后《汉书》首本,长谈而去[2]208 。吴子修(光绪十二年进士)2章一山偕郭复初来访。余因王考家传前为汤蛰仙年丈所撰,本生父亲及余均嫌其文不甚佳,因托复初重撰,其节略已于日昨托一山交去,今复当面谈定。索观宋椠《史记》、宋刊《三国志》及覃溪《四库提要》手稿,长谈而去[2]218 。章一山(中国近现代著名学者、教育家、书法家、慈善家)、汤蛰仙(清末民初实业家和政治活动家)3徐晓霞偕其西席林卓如来,欲观宋椠《前》、《后汉书》,因出示之,小坐而去[2]220 。徐晓霞(清末民初著名藏书家)4午后李梅庵偕胡漱唐来,出宋椠《前》、《后汉书》示之,瞻览良久乃去[2]231 。李梅庵(清末民初著名教育家、书画家、文物鉴赏家)、胡漱唐(著名藏书家)5午后傅沅叔(增湘)来,由菊生介绍来看书籍,出《史记》、前后《汉书》、《三国》各宋板书,及各种宋元版本视之,伊且阅且录,其于目录之学,可谓勤矣。看至晚而去[2]254 。傅沅叔(近代著名教育家、藏书家、版本目录学家、考古学家。)对于刘承干收藏的《四史》,学人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刘翰怡招晚酌……出奇编共赏,见南宋本班范两书,……疏行大字,雕印甚精,目录后有墨图记云“甲申岁刻于白鹭洲书院”。明有项子长藏印,本朝自艺芸精舍(有汪士钟、汪振勋、梅泉三印)归于郭筠仙侍郎(嵩焘),翰怡专人辇金至长沙载归,真惊人秘笈也[4] 。有“甲申岁刻于白鹭洲书院”的墨图记,刘承干又专门派人从长沙载归,是白鹭书院本《汉书》无疑。叶昌炽载刘承干组织的宴会上看到是书,便发出了“真惊人秘笈也”的感叹。3  “四史”的校勘刊刻刘承干“所获既富,遂发刊辑丛书之愿”,“使古来秘书旧椠,化身千亿,流布人间”。其时,宋椠旧椠日少,已经成为藏书界收藏的重点。叶德辉《书林清话》说:“自钱牧斋、毛子晋先后提倡宋元旧刻,季沧伟、钱述古、徐传是继之。流于干嘉,古刻愈稀,嗜书者众,零篇断页,宝若球麟。盖已成为一种汉石柴熏,虽残碑破器,有不惜重资以购者矣”。对宋椠的迷恋,甚至成为一种病态的存在,藏书家一旦收得宋椠,往往自秘把玩。然刘承干既得宋椠“四史”,不是深秘,而思影印出版,“与海内好古之士共之”。但刊刻“四史”谈何容易,刘承干所购的“四史”本身就存在缺失的情况。《前汉书》购入时就已经缺失两本,郭嵩焘补配了明刊两本,因“卷中有割去数字,并挖割图章数处”,刘承干自己也“钞配四叶”。这些情况的存在,需要在刊刻之前对“四史”进行认真的校勘。在缪荃孙的介绍下,刘承干得以和叶昌炽结识,并邀请叶昌炽下榻其宅,任校勘事。(叶鞠裳)自苏州赴上海,馆于爱文义路八十四号刘承干家,为之校刻宋版四史。其先,刘承干延陶子麟刻仿宋四史,即:英蜀大字本《史记》、白鹭洲书院本《汉书》、《后汉书》及宋大字监本《三国志》。先生谓刘氏,既花大笔财产刊刻此书,应该进行认真校雠,附以校勘记。刘氏采纳了先生意见,即聘先生为之撰校勘记。先生在其家除校四史外,还为之鉴别购藏古籍。尤以鉴别卢氏抱经楼书为大宗。自六月初八起,始以校《史记》为日课 [5] 。从一九一六年五月十六日起,叶昌炽正式为刘氏开始了“四史”的校勘。叶氏对《史记》的校勘,是以万方数据

 嘉业堂“四史”研究92嘉业堂所藏宋蜀大字本《史记》为母本,以《震泽王氏本》《嘉靖李元阳本》《南北监本》《评林本》《汲古阁本》《鄂局翻王本》《陈明卿·钟伯敬评本》《柯维熊本》《江宁局本》等为之互校,嗣后又借得潘氏宝礼堂所藏宋大字本《史记》互为校勘。但毕竟叶氏年事已高,最终还是没有完成“四史”的刊刻。但即使在病危之际,叶鞠裳还是想着“四史”,“差陆升特送宋椠《史记》到申,以病卧垂危,深恐不测,致散佚史书,故特送来耳”[6]321 。叶鞠裳留下了“有负垂诿,抱惭入地”之语,含恨离世,这对刘承干、对“四史”的校勘,都是一大损失。虽然叶氏没有完成“四史”的校勘,但“应该进行认真校雠,附以校勘记”的建议被刘氏采纳,并贯穿于“四史”校勘的全过程。番禺潘明训得有蜀大字本,与是本板式相符,知出一手,有“琅邪王敬美收藏印”及“毛晋秘箧”、“汲古阁世宝”、“隐湖毛扆”诸印,盖本王氏世懋旧藏,后归汲古毛氏者。假归一校,遇有钞配,依是橅刻,始成完袠 [1]1359 。校勘《史记》,刘承干用的是向番禺潘明训借得同是蜀大字本、板式相符之本,且一借就是三年,为此,刘承干“极不忘其雅意”。《前汉书》用宋景文公本校定,每卷后又标明将监本、杭本、越本及三刘、宋祁诸本参校,其有同异,并附于古注之下 [1]1360 。《前汉书》更是用“将监本、杭本、越本三刘、宋祁诸本参校”。予之《三国志》,当时小珊丈谓恐是元本,拟借紫谷之本影写刻之,托孙恂如介绍其岳钱选青向说,慨然允许,嗣知其所藏之宋本大字《三国...

篇七:关于四史的书籍都有哪些

style="color: rgb(0, 0, 0); font-size: medium;"> 

推荐访问:关于四史的书籍都有哪些 都有哪些 书籍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 协多文秘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冀ICP备202102425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