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协多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金融工作报告10篇

金融工作报告10篇

时间:2022-12-19 15:55:07 来源:网友投稿

金融工作报告10篇金融工作报告 2022年中国区域经济金融运行报告 1.区域经济金融运行概况一、区域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一)区域协调发展不断优化,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新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金融工作报告10篇,供大家参考。

金融工作报告10篇

篇一:金融工作报告

22 年中国区域经济金融运行报告

  1.区域经济金融运行概况 一、区域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一)区域协调发展不断优化,绿色 低碳发展取得新成效 1.核心区域发展引领作用突出。2021 年,经 济圈和城市群对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经济高 质量发展作用依然突出。京津冀、长三角、粤港 澳大湾区所在内地省份和成渝地区对全国经济增 长的贡献率达到 50.3%。京津冀协同发展持续推 进,首批 7 家央企总部迁出北京,中国卫星网络 集团等央企总部落地雄安新区,京津冀地区创新 动能持续释放,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增加值两年平均分别增长 52.5%和 43.7%;长三 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在 上年取得首批 32 项制度成果基础上,新推出 8 大领域 41 项制度创新成果;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 断深化,《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 《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 方案》印发实施,横琴管理机制实现新突破,珠 三角地区生产总值超过 10 万亿元,发展质量效益 进一步提升;《成渝

 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 要》印发,经济圈建设全面提速,全年推进实施 合作共建重大项目 67 个,完成投资 934 亿元,川 渝汽车、电子两大产业全域配套率达 80.0%以上, 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国家枢纽节点、量子通 信网络“成渝干线”等新基建项目加快建设。

 2.区域协调发展稳中向好。2021 年,统筹推 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 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 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扎实推动西部 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等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我国区域发展协调性稳步提 升。中部和东北地区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 别比近五年平均水平提高 1.2 个和 0.1 个百分点。

 中部和西部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比上年 名义增长 9.2%和 9.4%,分别比东部地区快 0.1 个和 0.3 个百分点。东部与中部、西部人均 GDP 之比下降至 1.53、1.68。

  3.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新成效。2021 年,碳达 峰、碳中和工作有序推进,国务院印发《2030 年 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出台科技、碳汇、财税、 金融等保障措施,形成碳达峰、碳中和“1+N” 政策体系。2021 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 比上年下降 2.7%,万元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 放下降 3.8%,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 5.6%。天然气、水电等清洁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 总量的比重比上年提高 1.2 个百分点,煤炭消费 占比比上年下降 0.9 个百分点。全国 339 个地级 及 以 上 城 市 平 均 空 气 质 量 优 良 天 数 比 例 为 87.5%,比上

 年提高 0.5 个百分点。黄河干流全线 水质达到Ⅲ类,90.0%以上的断面达到Ⅱ类以上。

 (二)内需稳步增长,外需拉动作用 增强 1.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制造业、民生等 主要领域投资增势较好。2021 年,各地区坚定实 施扩大内需战略,加大补短板力度,扩大有效投 资,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4.5 万亿元, 比上年增长 4.9%,全年资本形成总额拉动国内生 产总值增长 1.1 个百分点。分区域看,东部、中 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投资分别比上年增长 6.4%、 10.2%、3.9%和 5.7%。分领域看,制造业投资增 速较快,比上年增长 13.5%,快于全部投资 8.6 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 22.2%。

 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制造业投资分别比上年增 长 14.2%、16.0%和 16.8%,东北地区制造业投资 比上年下降 3.3%。民生补短板领域投资力度持续 加大,农、林、牧、渔业投资比上年增长 9.3%, 社会领域投资比上年增长 10.7%,其中卫生投资和教育投资分别增长 24.5%和 11.7%。基础设施 投资比上年增长 0.4%,增速放缓,但东北地区基 础设施投资力度较大,增速为 9.6%。民间投资增 长 7.0%,增速高于全部投资 2.1 个百分点,其中, 中部地区民间投资增速为 11.3%,实现两位数增 长,东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民间投资分别增长 6.4%、8.7%和 2.3%。

 2.消费持续恢复,结构优化升级。2021 年, 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4.1 万亿元,比上年增 长 12.5%,全年最终消费支出拉动国内生产总值 增长 5.3 个百分点。其中,中部地区消费复苏加 快,全年增长 15.1%,比上年提高 20.1 个百分点, 东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消费比上年分别增长 11.7%、12.7%和 9.3%。餐饮消费加快恢复,餐饮 收入额比上年增长 18.6%,但仍未恢复至前 水平。线上消费增长较快,网上零售额增长 14.1%。升级类消费需求持续释放,限额以上单 位文化办公用品类、金银珠宝类和通讯器材类商 品零售额分别增长 18.8%、29.8%和 14.6%,增速 明显高于全部商品零售平均水平。

 3.外贸外资快速增长,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2021 年,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显现,内需扩大 拉动了进口;产业体系健全、生产能力稳定的优势得到发挥,外需拓展促进了出口。全年货物进 出口总额 39.1 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 长 21.4%,增速比上年提高 19.5 个百分点,其中 出口额增长 21.2%,进口额增长 21.5%。贸易顺 差 4.4 万亿元,增长 20.2%。一般贸易进出口增 长 24.7%,占进出口总额的 61.6%,比上年提高 1.6 个百分点。

 分区域看,东部、中部、西部和东 北地区货物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 21.4%、25.8%、 20.6%和 19.7%。各地区出口总额增速均超 20.0%, 中部地区出口增速最高,达 28.8%,东部

 地区进 口增速最高,达 22.7%。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 26.7%,占进出口总额的 48.6%,比上年提高 2.0 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额 12.8 万亿元,增长 20.4%,占出口总额的 59.0%,规模和增量均创历 史新高。人用疫苗、电动载人汽车出口分别增长 2950.3%、148.9%。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达到了 1.98 万亿元,增长 15.0%,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超 过 1500 家,海外仓数量超过 2000 个。

 吸收外资快速增长,对外投资保持平稳。

 2021 年实际使用外资首次突破万亿元,达到 1.1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14.9%。引资结构进一步优 化,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 17.1%,占比 提升至 30.2%。广东、江苏、上海、山东实际使 用外资均超 200 亿美元,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全 年对外直接投资 9366.9 亿元,比上年增长 2.2%。

 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增长 7.9%,占比提 升至 14.8%;对欧盟投资增长 13.4%。重点行业 投资增长较快,对交通运输业、科研服务业、信 息技术业投资分别增长 80.0%、68.5%和 5.0%, 合计占比提高 3.1 个百分点。

 二、区域金融运行总体情况 (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稳固 1.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2021 年末,全国 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 314.1 万亿元,同比增长 10.3%,与名义经济增速基

 本匹配;社会融资规 模增量为 31.4 万亿元,比上年少 3.4 万亿元,比 2019 年多 5.7 万亿元。分区域看,东部、中部、 西部和东北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占全国的比 重分别为 62.3%、17.8%、18.7%和 1.3%。

 分结 构看,表内融资占比明显提升,新增人民币贷款 和外币贷款占新增社会融资规模比重比上年提 高 6.1 个百分点;表外融资降幅扩大,全年净减 少 2.7 万亿元,比上年多减 1.4 万亿元;直接融 资同比少增 7466 亿元,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 新增直接融资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 76.5%、 14.7%和 9.9%;政府债券净融资同比减少 1.3 万 亿元,主要是上一年发行 1 万亿抗疫特别国债, 2021 年政府债券回归常态发行,东部、中

 部、 西部和东北地区政府债券净融资占全国比重分 别为 45.4%、22.9%、26.3%和 5.4%。

 2.各项贷款稳定增长。2021 年末,全国金融 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 11.3%,比上年末 低 1.2 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 20.1 万亿元,在上 年高基数的基础上继续同比多增 0.3 万亿元。分 区域看,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本外币各 项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 12.8%、12.0%、11.3% 和 4.7%。东部地区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占全国 比重比上年末高 0.5 个百分点,连续四年上升, 西部和东北地区占比分别比上年末低 0.1 个和 0.3 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占比与上年末持平。

 居民消费贷款缓中趋稳,企(事)业单位中 长期贷款占比上升。2021 年末,全国居民消费 贷款余额同比增长 10.7%,比上年末低 2.0 个百 分点,同比回落幅度比上年收窄 1.6 个百分点。

 分区域看,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消费贷 款同比分别增长 10.5%、11.9%、12.6%和 6.9%, 分别比上年末低 1.4 个、4.3 个、3.8 个和 4.5 个 百分点。企(事)业单位中长期贷款占比上升, 全国企(事)业单位中长期贷款年末余额占全部 企业贷款余额的 61.4%,比上年高 1.6 个百分点, 其中,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企(事)业 单位中长期贷款余额占比分别比上年高 1.7 个、 1.3 个、0.4 个和 2.3 个百分点。

 (二)金融机构负债保持平稳,各项 存款增速总体平稳 1.各项存款增速总体平稳。2021 年末,全国 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同比增长 9.3%,比 上年末低 0.9 个百分点。其中,东部地区存款增 速高于全国 0.5 个百分点,中部、西部和东北地 区存款增速分别低于全国 0.5 个、1.7 个和 3.7 个 百分点。东部地区存款余额占全国的比重比上年 末提高 0.5 个百分点,连续 4 年提升。西部和东 北地区存款余额占全国的比重较上年均下降 0.2 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存款余额占比与上年基本持 平。

 2.住户存款占比连续四年提升,中部地区住 户存款增长较快。2021 年末,住户部门本外币存 款余额同比增长 10.6%,高于各项存款增速 1.3 个百分点,增速比上年末低 3.2 个百分点;占各 项存款余额的比重为 43.3%,连续四年提升。其 中住户定期及其他存款余额同比增长 13.7%,高 于活期存款增速 8.8 个百分点。分区域看,中部 地区住户存款增长较快,年末增速 12.5%,高于 全国平均水平 1.9 个百分点。

 2.各区域板块经济金融运行情况分析 一、东部地区经济金融运行情况 (一)东部地区经济运行情况 东部地区经济总量保持领先,有力拉动全国 经济增长。2021 年,东部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59.2 万亿元,比上年增

 长 8.1%,拉动全国经济增 长 4.2 个百分点,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达 52.1%,比上年提高 0.2 个百分点。2021 年,东 部地区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结构为 4.5∶39.1∶ 56.4。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较快,全年增速 9.0%,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0.8 个百分点,增加值占比较 上年提高 1.4 个百分点。服务业支撑作用持续发 挥,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 56.4%,其中北京、 上海、海南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达到 81.7%、 73.3%、61.5%,名列全国前三。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向好,投资结构进一步优 化。2021 年,东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

 比上年增长 6.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5 个百分 点。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 4.2%,制造业投 资增长 14.2%,基础设施投资下降 2.5%。浙江、 海南、上海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增速分 别为 10.8%、10.2%、8.1%。高技术产业投资快速 增长。河北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 资增长 22.8%;福建、天津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分 别增长 43.1%、22.5%;广东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 业投资增长 34.4%;深圳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 业投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 34.3%、21.9%。社会领域投资持续增加。北京教 育投资增长 17.4%;上海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增 长 59.9%。

 市场需求稳步恢复,升级类消费需求持续释 放。2021 年,东部地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2.3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11.7%。线上消费活跃。

 深圳、江苏、上海限额以上单位网上零售额分别 增长 44.3%、26.9%、20.8%。新能源汽车销量显 著提升。浙江、海南、福建、山东、天津新能源 汽车零售额分别增长 176.6%、99.6%、95.6%、 92%、74.4%。新兴消费规模快速壮大。海南离岛 免税经营主体销售额突破 600 亿元,增长 84.0%; 浙江可穿戴智能设备、照相器材等数字商品零售 额分别增长 92.4%、41.9%。

 外贸进出口快速增长,利用外资稳中有增。

 2021 年,东部地区货物进出口总额 31.1 万亿元, 比上年增长 21.4%,占全国的比重为 79.4%。其中,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分别为 17.1 万亿元和 14.0 万亿元,分别增长 20.6%和 22.7%。山东、 河北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分别增长 40.8%、19.5%;深圳对 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 伴关系协定)成员国、“一带一路”沿线、中东 欧国家进出口规模均为历年新高。2021 年东部地 区实际使用外资比上年增长 14.6%,增速比上年 提高 5.7个百分点,其中,上海实际使用外资 225.5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11.5%,创历史新高;海南 自贸港引资实现翻番。跨境人民币业务稳步增长。

 2021 年,东部地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

 金额 34.6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29.7%;直接投资项下跨境 人民币结算金额 5.5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52.7%。

 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工业企业效益持续 提升。北京医药制造业比上年增长 2.5 倍,高技 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 112.5%和 89.2%;河北城市轨道车辆、天津服务 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 2.4 倍、1.7 倍;江苏工业机 器人、集成电路、传感器、3D 打印设备等数字产 品产量分别增长 62.8%、39.1%、25.5%、64.3%。

 工业企业效益持续改善。2021 年,东部地区规模 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比上年增长 28.4%,其中, 北京、福建、山东分别增长 118.6%、24.7%、20.9%; 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首次突破万亿元 大关,增长 16.1%。

 (二)东部地区金融运行情况 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继续增长,可持续发展 能力增强。2021 年末,东部地区银行业资产总额为 176.5 万亿元,同比增长 9.0%。地方...

篇二:金融工作报告

江区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工作自查报告

 现就迎江区 201x 年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工作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201x 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建立健全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工作机制 成立迎江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年度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工作方案,将年度工作任务细化到各相关部门、乡(街道)和社区等单位。建立以问题为导向的工作调度机制,一旦发现问题,由分管区长立即调度,重大问题,由区政府主要领导随时调度,并将问题解决情况纳入政府专项督查范围和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实施责任倒查和问责等。

 (二)开展金融环境专项整治行动 我区在 201x 年涉金融案件专项清理成果的基础上,在201x 年继续常抓不懈。截至目前,区法院共执结市交办的涉金融债权案件 146 件,执行到位金额合计 29491 万元,结案率 98.65%,执行到位率 86.08%。区公安分局共受理 31 起案件,完成 30 起案件,直接挽回经济损失 4012 万元,完成率96.77%,挽损率 86.04%。市交办不良资产处置问题 8 件,涉及金额 4900 万元,已解决 7 件,完成率达 89.57%,解决金

 额 4389 万元,完成率达 90%。

 (三)开展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宣传月活动 印发《迎江区开展涉嫌非法集资风险专项排查活动实施方案》,全面发动各乡、街道,有序推进各项宣传工作;副区长吴振斌在区委中心组学习会议上做了《远离非法集资,扩大直接融资》的专题报告;区投金办联合区经信委等部门组织辖区企业参加四送一服企业座谈会,借此机会区投金办向与会企业家介绍了非法集资的有关知识,并现场发放宣传材料 100 份;各乡、街道也结合辖区实际情况,通过悬挂条幅、利用电子屏、上门宣传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如龙狮桥乡、长风乡、宜城街道、人民街道、华中街道等单位利用棚改征迁上门入户的机会,深入百姓家中宣传,并发放资料。孝肃街道办事处联合辖区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集中宣传活动;滨江街道办事处、新河街道办事处则发动社区干部,利用电子屏、发放资料等方式开展宣传。

  (四)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排查行动 成立了以常务副区长为组长,相关部门参与的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乡(街道)、区有关部门做好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有关工作。建立定期调度工作机制,每月召开一次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领导小组会议。以工商注册信息为抓手,重点监管在注册名称和经营范围中使用“交易所”、“交易中心”、“金融”、“资产管理”、“理财”、“基金”、“基金管理”、“投资管理”、“财富管理”、“股权投资基金”、“网贷”、“网络借贷”、“P2P”、“股权众筹”、“互联网保险”、“支

 付”等字样的企业;乡、街道以社区网格为主要阵地,加强对辖区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排查。201x 年未发现辖区互联网金融机构。

 (五)开展小额贷款公司现场检查 按照安徽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皖金函【201x】249号《安徽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关于开展 201x 年度小额贷款公司现场检查的通知》的要求,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安庆市迎江区范围内的四家小额贷款公司进行现场检查,通过听取公司负责人及相关人员的基本情况介绍;对公司的财务制度、信贷管理制度以及相关内控制度等进行现场检查;被检查单位填报现场检查统计报表,报送财务会计资料以及相关资料等方式,进行了详细检查和了解。迎江区各小额贷款公司开业手续齐全,公司董事长和高管都经过了任职资格核准。公司注册资本金来源真实、合法,增资扩股等相关变更手续完备。各家公司都建立了符合《公司法》和公司经营、发展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控制度,明确股东、董事、监事和经理的权责及其分工,制定了议事规则、决策程序、财务管理和内控制度,根据实际相应设立了相关职能科室和部门,明确职权、落实责任。各公司都能严格按照审批的业务范围从事经营活动,未发现违法吸储、非法集资、高利放贷等违法违规行为。但部分企业在经营管理、风险控制等方面仍然还存在着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的地方。

 (六)防范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 消化存量债务。成立迎江区债务管理领导小组,制定出

 台了《迎江区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等文件,对政府性债务的举借、使用、偿还和监督管理中各部门职责、总体要求、遵循原则和风险控制措施作出了相应规定;分工协作并统一监管,由区财政部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召开了多次会议,就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排查和整改,彻底摸清家底。对政府性债务逐项进行清理核实,排查整改,确认债务主体,查清债务规模、资金用途、还款来源和还款时序,制定切实可行的偿债计划,纳入预算管理,按时偿还并逐步消化债务;管好资金并用好资金。严格按照中央省市文件精神管好、用好债券资金。通过单位申报、财政部门核实,仔细谨慎上报每一笔债券资金项目。支付每一笔置换债券资金都严格审核,确保债券资金置换和使用到位,至 6 月底已争取债券资金 5576 万元,有效化解了存量债务。

 遏制新增债。遵循“举债适度,讲求效益,加强管理,规避风险”的原则,加强对新增举债的审核管理,积极发挥区投融资领导小组工作职能,对举债进行事前评审论证,加强债务绩效评价和工程投资评审,整体把握和控制全区政府债务总规模。对新增债券编制预算调整方案,并严格按照申报的项目拨付,确保资金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支出。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地方政府新增债券不可避免的增长,迎江区将不断地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体系,实现债务增长适度,管理规范。目前我区债务规模得到有效控制,债务风险有效可控。

 二、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环境整治工作涉及部门较多,涉及公安、法院、工商、税务等部门,协调难度较大; (二)互联网金融诈骗的手段日新月异,我区现有的人力及技术手段很难满足当前防范金融风险工作的需要; (三)受区级权限影响,发现部分违规机构需提请市里相关部门处置,协调难度较大。

 三、下一步做法:

 (一)要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抓好金融环境整治工作的责任感;

  (二)加强部门联动,密切沟通,及时对接,信息实时共享; (三)强化金融理论知识学习,提高处置复杂金融案件的业务水平; (四)提高金融案件的处置效率,主动作为,及时执行到位; (五)加强宣传,扩大效果,及时有效报道专项活动的开展情况,营造浓厚的惩戒失信、激励守信的舆论氛围; (六)借鉴广州等地做法,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寻求与第三方金融机构合作,寻找防范金融风险工作新思路、新举措。

篇三:金融工作报告

云南省金融运行报告(2022)》摘要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2021 年,云南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延续稳中加固的态势,高质量发展步伐持续加快。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7 万亿元,同比增长 7.3%,两年平均增速高于全国。

 一是内需潜力持续释放,经济稳步回升向好。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4.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 9.6%;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 16.8%,其中,出口、进口分别增长 16.3%、17.3%。

 二是三次产业协同发展,新旧动能加快转换。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全年粮食总产量首次跃上 1900 万吨大关;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8.8%,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 34.9%、32.7%;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7.7%,全年接待游客数和实现旅游总收入分别恢复至 2019 年的 80%和 68%。

 三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力推进,市场主体更趋多元化。

 “ 数字云南 ” 建设加快;全省高速公路里程突破 1 万公里,中老铁路运营开局良好,中缅印度洋新通道海公铁联运成功试运;新登记市场主体 75.4 万户,同比增长 12.7%,其中包括 17 户国家级专精特新 “ 小巨人 ” 企业。

 四是财政收支整体平衡,民生领域稳定向好。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 7.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口径增长 3.1%,民生支出占比 74%;城镇新增就业 53.3 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与全国持平,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全省金融运行总体平稳,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发展,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一是银行业发展稳中向好,货币信贷运行平稳。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和负债总额均同比增长 6.2%,不良贷款实现 “ 双降 ” ;全省本外币各项存款、各项贷款分别同比增长2.4%、11.2%,全省社会融资规模累计新增 4782.5 亿元,规模增长与全省经济发

 2展基本匹配。

 二是融资结构持续优化,融资成本进一步下降。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长 29%,普惠口径小微贷款余额和授信户数分别同比增长 25.1%和 20.5%,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增长 21.1%;贷款利率稳中有降,全省人民币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上年下降 0.1 个百分点。

 三是证券业稳健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有效推进。全年辖内上市公司股票累计交易额同比增长 11.1%;2021 年末,全省共有上市公司 41 家,全年累计融资额同比增长 53.7%。

 四是保险业平稳发展,风险保障机制作用显现。2021 年,全省保险业保费收入同比下降 1.7%,赔付支出同比增长 4.6%;云南专属农业及涉农保险产品 588 个,实现农业保险 129 个县区全覆盖,脱贫地区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品种全年新增 115 个。

 五是金融生态环境不断优化,金融基础设施更趋完善。稳步推进云南省征信平台建设。全省支付系统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全年累计建设惠农业务点 15017 个,其中普惠金融服务站 7610 个。积极打造 “ 满天星 ”“ 滇游记 ” 金融消费者权益服务品牌,全省 15 个州市中支建立起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2021 年,云南省经济保持稳定恢复态势,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但同时也要看到,支撑云南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仍需深化。2022 年,云南省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做好 “ 六稳 ”“ 六保 ” 工作,持续改善民生,不断巩固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全省金融部门将贯彻执行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振兴、文旅产业等领域的支持力度,维护金融安全,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为推动云南主动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全文链接:http://kunming.pbc.gov.cn/kunming/133722/4600026/index.html

篇四:金融工作报告

学习贯彻经济思想持之以恒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工作报告(范文)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正确认识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第 x 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金融改革发展稳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沉着应对和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坚定不移推动中国金融高质量发展。

 一、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金融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系统阐明了金融理论和金融实践的根本性战略性问题,形成推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中国方略,构成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做好新时代金融工作提供了根本指南。

 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天职和宗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纵观历史,金融一旦脱离实体经济,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本源。不能“就金融谈金融”,更不能搞脱实向虚的过度衍生交易。我们要始终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放在第一位,摆正金融工作位置,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

  康发展。

 金融是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我国很早就把金融调控作为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统筹管理货币发行和重要物资流通。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在短时间内打赢“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抑制了投机,平抑了物价,保障了国计民生,毛泽东同志评价其意义不亚于淮海战役。我们要深刻认识金融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强化货币金融和财政、产业、科技、就业、区域等政策协调配合,共同服务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管好货币信贷是经济健康循环的基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千招万招,管不住货币都是无用之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追根溯源,就是要管好货币信贷总闸门,避免总量过度宽松。否则,就可能导致脱实向虚和投机套利,增加金融体系脆弱性,也会迟滞结构性改革步伐。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欧美日英等发达经济体大肆扩张基础货币,实行极限宽松财政金融刺激,引发了全球高通胀。我们要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在精准扩大有效需求的同时,防止“大水漫灌”固化结构扭曲,推升债务和杠杆水平,削弱经济持续增长的动能。

 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发展经历过多次重大风险考验,之所以没有发生全面的金融危机,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坚持预防为先、防患未然,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准备,争取最好的结果,把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和早期阶段。当前,我们要以更加主动的态度应对各类风险隐患,坚持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避免出现严重集中的“大震”,切实维护经济金融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

 金融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我们深刻领会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增强金融报国情怀和事业心责任感,努力把维护最广大群众根本利益作为金融监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方面,引导金融机构强化小微企业、“三农”和扶贫等领域金融支持,优化新市民金融服务,持续提升金融服务覆盖面、可得性和满意度。另一方面,坚持“群专结合”,发挥企业、社区、各类社会组织和专业监管机构合力,注重发动群众,使群众成为防风险的重要参与者、治乱象的生力军。实践证明,人民群众合法金融权益得到更有效保护,金融素养和法治意识普遍提升,在打击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强化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新形势下金融工作,要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金融改革发展正确方向。党中央明确要求健全地方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重大财政金融风险处置机制,中央金融管理部门要依照法定职责承担监管主体责任,派出机构

  要自觉服从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积极发挥专业优势和履行行业管理职责,与地方党委政府密切配合、协同发力。

 二、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取得重要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一是形成功能完整多样的金融机构体系。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的“2021 年全球银行 1000 强”榜单上,中资银行有xxx 家。x 家银行和 x 家保险公司被列入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二是建立起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2021 年末,沪深两市股票总市值、债券市场规模、保险市场规模均位居全球第二。2021 年,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占新增社会融资总量的 xx%,融资结构持续优化。三是加快金融数字化转型。移动支付、线上保险、数字信贷等业务居于全球领先地位,金融产品日益丰富,服务普惠性明显增强。四是开拓金融对外开放新格局。陆续推出 xx 多项对外开放措施,大幅放宽金融业市场准入。2022 年 x 月末,境外主体持有我国境内人民币金融资产约 xx.x 万亿元。五是构建现代金融监管框架。强化国务院金融委议事决策、统筹协调和监督问责职能。持续探索建设宏观审慎管理、微观审慎管理、行为监管相结合的金融监管体系。

 20xx 年召开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以来,我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重要成果。金融业系统性风险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成功避免了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集中爆发,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等极端情形的严峻考验,金融业总体平稳健康发展。

  金融资产脱实向虚势头得到扭转。坚决清理脱实向虚、乱加杠杆、以钱炒钱活动,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明显提升。20xx 年至 2021 年,银行业总资产年均增速 x.x%。同期,银行保险机构信贷投放和债券投资分别增加 xx.x 万亿元和 xx.x 万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和制造业贷款分别增加 xx万亿元和 x.x 万亿元。科技企业信贷和绿色信贷年均增速超过 xx%。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年均增速 xx.x%。金融扶贫成效显著,基础金融服务覆盖率超过 xx%。保险赔款成为各种自然灾害后恢复重建的重要资金来源,大病保险已覆盖 xx.x亿城乡居民。

 各种突出风险点的传染性外溢性明显收缩。稳妥化解若干不法金融集团风险,平稳推进 xx 银行、xx 银行、xx 银行、辽宁城商行等中小银行风险处置和改革重组。过去 x 年,累计恢复与处置高风险金融机构 xxx 多家。坚决惩治掩盖不良资产,严厉打击做假账。影子银行风险持续收敛,2021 年末高风险影子银行规模较历史峰值压降约 xx 万亿元,同业投资和非标融资大幅减少,保本理财和不合规短期理财产品接近清零。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合理满足房地产市场融资需求,房地产泡沫化金融化势头得到根本性扭转。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初步控制。一批债务金额巨大、涉及面广的大型企业债务风险事件得到平稳处置。截至 2021 年末,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落地金额 x.x 万亿元。

 社会金融秩序基本实现“由乱到治”转变。严厉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发布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加强系统

  治理、源头治理。过去 x 年立案查处非法集资案件 x.x 万起,涉案金额 x.xx 万亿元。深入推进 PxP 网贷专项整治工作,约xxxx 家 PxP 网贷机构全部停止运营,无牌照互联网资管机构、支付机构、股权众筹平台、网络互助平台全部清退。坚决防止资本在金融领域无序扩张,常态化开展银行保险机构股权和关联交易专项整治,重点打击恶意掏空金融机构的违法股东。依法将互联网平台金融业务全面纳入监管。目前,平台企业整改总体上顺利推进。过去 x 年,监管部门累计处罚银行保险机构 x.x 万家次,合计罚没 xxx 亿元。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长效机制逐步夯实。金融系统党的领导不断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进展明显,金融市场成熟度日益提高。推动建立健全职业经理人市场机制,坚持“政治强业务精”“银行家办银行”,金融人才库启动运行。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机构和体制持续完善,地方党政同责、压实各方责任逐步落实。常态化风险处置机制建设不断推进,金融稳定法立法进程持续提速。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基础框架初步建立,首批 xxx 亿元资金已经筹集到位,存款保险制度得到加强,保险保障基金和信托业保障基金管理办法正在修订完善。同时,银行业保险业风险抵御能力持续增强。2021 年末,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和拨备覆盖率都较 x 年前显著提高。保险业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达到 xxx%。

 金融反腐和处置风险一体推进。坚决查处风险乱象背后的腐败问题,严厉惩治各类监管失守和违法犯罪行为。在监管工作中严格实行公私分开、履职回避、政务公开等一系列

  防止“靠监管、吃监管”的规章制度,严格落实“零物质往来”铁律。随着金融反腐治乱力度显著加大,金融领域“强监督强监管”严的氛围正在形成。一批市场影响恶劣的大案要案被果断查处,一批官商勾结、利益输送、违法侵占的腐败分子被绳之以法。

 金融监管透明度和法治化水平日益提高。金融监管协调性大幅提升,在国务院金融委统一领导下,部门间、央地间监管协同合作明显增强,监管盲区、监管空白和监管套利等问题显著减少,金融机构经营行为更趋理性。完善监管法律法规框架,持续健全资本管理、公司治理、监管评级等审慎监管规则。积极参与宏观政策跨周期设计和逆周期调节,加强金融监管政策与其他政策的协调配合。坚持改革开放基本国策,加强国际金融治理协调,积极推动多边和双边监管合作。同时,不断增强监管队伍依法监管的能力和水平,从严整治监管队伍,制定并实施非公务交往、个人投融资行为规定,构建与监管对象“亲”“清”关系,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监管铁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重大成果,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稳健运行和良性循环,赢得了先机主动和政策空间。20xx 年,面对世纪疫情的严重冲击,我国及时推出数十项金融支持政策,较好地稳住了经济基本盘,成为当年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1 年以来,在疫情反弹和国际环境恶化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出现了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金融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同时要看到,我国发展具有诸

  多有利条件,经济金融具备良好基础。我国主权信用坚如磐石,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和水平不断提升,国际经济界和金融界始终看好中国的增长潜力。

 三、持之以恒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也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续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基本方针,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自我革命精神处理风险隐患,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有力应对金融领域重大挑战,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良好的金融支持。

 积极应对发达国家宏观政策与法律的外溢性影响。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和乌克兰危机导致风险挑战增多,美欧经济进入高通胀、弱增长时期,衰退风险明显增加。随着美联储政策加快转向,国际货币金融环境正在发生重大改变,西方国家极限宽松政策的严重“后遗症”加快显现。要前瞻性做好应对外部冲击的充分准备,未雨绸缪走在市场曲线和大国货币政策转向的前面,努力营造于我有利的国际金融环境。要强化底线思维,妥善应对外部冲击风险,切实执行反外国制裁法,以系统的经济金融法律工具应对制裁,坚决反对“长臂管辖”,境内实体不得执行外国的法律限制措施。

 稳妥防控和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近年来,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保障了城乡金融体系的平

  稳运行,总体风险可防可控。但也存在实际风险高于账面水平、存量风险处置难度较大、区域风险相对集中等问题。要健全地方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财政金融风险处置机制,推动落实属地维稳和风险化解责任。坚持“一行一策”“一司一策”,继续做好重点区域高风险机构处置工作。推动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金,用好地方政府发行专项债补充中小银行资本政策。压实金融机构风险处置主体责任,依法让股东和债权人承担风险损失,严防道德风险。支持市场化兼并重组,推动中小银行区域整合减少不当干预。进一步建设好商业银行高管人才库,支持以公开透明和市场化方式选聘中小银行董事、监事和高管人员。

 努力防范杠杆率反弹带来的风险。受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散发、政策靠前发力等因素影响,目前宏观杠杆率上升压力有所增加。必须加强宏观杠杆率上升相关风险应对,特别是严防非金融企业和地方政府部门债务过快增长带来的风险。做好大型企业债务违约监测预警,提前制定接续融资和债务重组预案,妥善应对不良资产反弹。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坚决打击逃废债行为,维护区域信用环境和金融秩序。坚持“房住不炒”定位,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配合做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防范化解,依法依规支持城投公司合理融资。

 着力促进国民经济实现良性循环。经济平稳运行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基石。要着眼于扩大有效需求,增加和改善

  金融供给,支持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发挥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为外贸平稳发展提供便利化金融服务。进一步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水平,有效满足新市民创业...

篇五:金融工作报告

院关于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工作情况的报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我受国务院委托,现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有关工作情况,请审议。

 一、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的主要工作及成效

 近年来,针对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金融风险在某些地区、行业或时点上有所积聚的情况,国务院根据党的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先后确定若干金融领域重大课题,组织有关部门深入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既有利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又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政策举措,牢牢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有力地支持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完善宏观审慎管理,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积聚。面对复杂的内外部形势,我们保持宏观政策基本取向不动摇,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明确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限,只要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就集中精力抓转方式、调结构不放松,向市场传

  递保持总量稳定的政策信号,增强市场信心,稳定社会预期。同时,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框架,创新调控方式,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适时适度、有针对性地调节流动性,在维护货币市场稳定的同时,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总量合理增长。201x 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 13.6%,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 14.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 2.6%,经常项目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降至 2.1%,达到了调控预期目标。今年以来,针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新情况,及时定向下调部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引导货币信贷总量的合理增长和结构优化,既较好地满足了稳增长的资金需求,又有效防止了流动性过多积聚风险,为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创造了有利的宏观金融环境。

 (二)改善金融服务,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国务院先后印发了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并分别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进行部署。及时出台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以及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各有关部门狠抓落实,出台一系列配套措施,金融服务小微企业、“三农”、保障性安居工程、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推进了经济结构调整。201x年 5 月末,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总贷款余额比重分别达 27.1%和 29.1%;产能过剩行业中长期贷款增速较 201x 年末回落 1.1 个百分点;服务业中长期贷款增速

  较 201x 年末提高 2.2 个百分点。201x 年一季度末,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余额占房地产开发贷款的 17.9%,增速较 201x年末提高 0.5 个百分点。

 (三)加快 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充分发挥金融市场配置资源和管理风险的功能。发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对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作出统筹部署。完善股票发行、定价、并购重组制度安排。推进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正式启动优先股试点。全面推进创业板市场改革。将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试点扩大到全国。积极发展债券市场,推动债券市场产品创新,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切实发挥债券市场在稳增长、调结构中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已基本建立功能互补、分层有序的金融市场体系。201x 年 5 月末,沪、深两市共有上市公司 2537 家,总市值 24 万亿元;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企业达 762 家,累计融资 65.7 亿元;债券市场总规模 31.7 万亿元,其中公司信用类债券总规模10.2 万亿元,排世界前三名。

 (四)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切实增强金融风险防范能力。一是健全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增强金融监管合力。201x年 8 月,国务院批准人民银行牵头建立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目前,就建立金融监管信息共享和金融业综合统计、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促进互联网跨界金融健康发展、增强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防范化解金融领域重点风险

  隐患等政策事项进行研究、达成共识,取得了较好效果。二是简化行政审批,提高监管透明度。本届政府以来共取消和调整金融业行政审批项目 17 项。加大对金融机构规范公司治理的监管力度。强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严惩发行造假、利益输送、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三是制定实施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实施储备资本和逆周期资本等相关要求。完善拨备管理制度并逐步提高拨备覆盖率。强化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全面启动第二代保险偿付能力监管制度建设,推动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监管改革。四是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出台金融市场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措施,建立健全金融消费纠纷调处机制。总体来看,我国金融业运行平稳,整体实力和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201x 年 3 月末,我国金融业总资产达171万亿元,较2012年末增长19.6%。商业银行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 12.1%,拨备覆盖率超过 260%。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净资本较高。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总体充足。

 (五)防范和化解重点领域和地区金融风险,着力维护金融稳定。组织专门力量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核查,指导金融机构做好各级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管理。督促金融机构加强对产能过剩行业、房地产和钢贸等重点风险领域和不良贷款快速上升地区的风险排查,做好风险防控预案。稳妥处置个别地区农村商业银行挤提事件、债券和信托兑付违约事件,妥善化解个别县域农村信用社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非法证券期货交易等非法金融活动,清理整顿各类违法违规

  交易场所。201x 年,全国共侦破非法集资案件 3797 起,非法证券期货案件 408 起,查处外汇违规案件 2453 起,共关闭 200 余家各类违法违规交易场所,有效维护了金融稳定。

 (六)加强影子银行和互联网跨界金融监管,促进新兴金融业态规范化发展。近年来,我国金融创新深入推进,影子银行体系日益活跃,在满足经济社会多层次、多样化金融需求的同时,也暴露出业务不规范、信息披露不充分、管理不到位和监管套利等问题。针对这些情况,及时研究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影子银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监管责任,全面排查风险,完善制度规则。出台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指导意见,完善金融机构同业业务治理。加强理财资金投资运作管理,探索建立统一的资产管理业务监管规则。按照“鼓励创新、防范风险、趋利避害、健康发展”的总体要求,研究制定促进互联网跨界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强对第三方支付业务的监管,完善货币市场基金风险管理和互联网销售基金的监管规则。

 (七)继续深化金融改革, , 着力提升金融体系运行效率。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有序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寿险费率定价机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区间由±1%扩大到±2%。深化国家开发银行改革。加快推进进出口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改革。继续深化大型商业银行改革,完善公司治理和风险管控机制。稳步发展民营金融机构,确定首批 5 家民营

  银行试点方案。引导民间资本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参股、投资金融机构。

 (八)继续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大力提升我国金融业整体竞争力。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提升我国金融机构资本管理水平和全球竞争力。支持商业银行境外设立分支机构,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提供金融服务。沪港股票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试点准备工作稳步推进。大幅增加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总额度,推动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境内债券市场,允许更多境内机构赴境外发债。出台金融支持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意见。

 此外,国务院高度重视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出台了《征信业管理条例》,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支付系统建设,第二代支付系统成功上线; 完善金融业灾备布局,金融信息安全进一步加强。

 二、当前我国金融风险总体判断和下一步工作思路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仍处在合理区间,金融机构财务指标良好,金融体系运行稳健,金融风险总体可控。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稳中有忧,稳中有险,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十分艰巨,部分领域或地区的金融风险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部分企业债务率过高、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不良贷款上升、高收益理财产品兑付违约风险上升、金融业网络和信息安全存在隐患等。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加

  强对金融工作的领导,作出了一系列部署。下一阶段,金融工作将牢牢把握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全面深化金融改革,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和改善金融监管,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稳定总量、优化结构,进一步做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工作。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增强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协调性,引导金融机构有效配置信贷资源,为稳定经济增长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继续改善对小微企业、“三农”和居民住房消费的金融服务。加快信贷资产证券化,加大不良贷款核销力度,盘活信贷资金存量。加大对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重大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城镇化和棚户区改造等重大民生工程的金融支持。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企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

 (二)加强金融风险监测分析,及时化解处置金融风险隐患。一是继续加强对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各类影子银行业务、企业互保联保等风险领域的监测分析,动态排查风险隐患,督促金融机构及有关方面做好各种情景下的应对预案。二是结合财税体制改革,探索建立以政府债券为主体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引入社会资金投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地方政府跨年度预算平衡制度,减轻地方政府对土地收入的依赖,积极稳妥化解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三是按法制化、市场化的原则妥善处置信托、理财等高收益产品可能引发的兑付风险。四是对经营难以为继且产品缺乏竞争

  力的“僵尸企业”和项目,要实施破产或兼并重组。

 (三)继续加强和改善金融监管,完善监管协调机制。在尊重金融机构经营自主权、鼓励金融创新、继续减少行政审批的同时,要切实加强金融监管,规范金融机构经营行为。对一些跨市场、交叉性的新产品、新业务要通过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按“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及时予以监管,防止监管空白和监管套利。进一步明确地方政府金融监管职责,落实对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机构和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等领域的监管责任,切实发挥地方政府在防范化解区域性金融风险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四)继续深化金融改革开放,不断增强金融体系抗风险能力。继续深化重点金融机构改革,不断完善公司治理和考核机制,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盈利模式。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模式,强化预期引导,疏通传导机制,提高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深入推进保险产品费率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研究制定金融机构破产条例,对严重违法违规、经营不善导致资不抵债的金融机构依法实施市场退出。

 (五)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强化市场机制的约束作用。加快多层次股权市场建设,推动企业股权融资,降低杠杆率。积极稳妥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提高上市公司质量,鼓励市场并购重组,完善退市制度。加强债券市场监管协调,

  发展并规范债券市场,深化债券市场互联互通,推动投资者多元化,推进债券产品创新,加大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力度,积极推进政府债券发展,降低融资成本。继续发展商品、金融期货市场和外汇市场,扩展市场广度和深度。平稳有序发展金融衍生产品,丰富风险管理工具。创新和发展各类保险产品,扩大保险资金投资范围,加快现代保险服务业发展。

 (六)加快完善跨境资本流动监管体系,防范短期资本流动冲击。进一步完善应对大规模跨境资金流入流出的政策预案,建立健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的外债和资本流动管理体系。强化跨境资金流动的双向监测和渠道分析,完善风险监测预警功能。严厉打击地下钱庄等违法违规外汇交易行为,遏制异常违规资金跨境流入。

 (七)推进金融基础设施现代化,维护国家金融信息安全。建立健全我国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宏观审慎管理框架,继续完善支付系统、证券期货交易结算系统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安全高效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推进金融业灾备中心合理布局,提高防范网络攻击、应对重大灾难与技术故障的能力。建立健全金融信息安全标准体系。

 长期以来,全国人大高度重视金融监管和金融风险防范工作,全国人大有关领导和财经委多次听取国务院有关部门工作情况汇报,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和建议,有力支持和促进了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工作。今后,我们将在全国人大的监督下,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的各项

  部署,进一步加强和改善金融监管和宏观审慎管理,不断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

篇六:金融工作报告

县防范化解金融重大风险工作开展情况报告 近年来,xx 县金融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各项措施,按照县委、县领导的工作布置,进一步强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工作,不断提升金融监管水平,加强防范化解和处置各类金融风险,实现县域经济良性稳健发展,现将 xx 县防范化解金融重大风险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完善组织机制,成立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工作专班。近年来,在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xx 县经济也得到稳步发展,经济发展的同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不可松懈,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工作中,xx 县金融办高度重视,先后成立了 xx 县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防范化解金融工作专班和领导小组,设立了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并先后出台了《xx 县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工作实施方案》、《xx 县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实施细则》等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文件,不断巩固加强 xx 县金融领域风险防御能力,为 xx 县保持一个良好的、稳定的金融生态环境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贯彻落实自治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会议精神,积极开展防范和化解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工作。按照 20xx 年下半年自治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电视电话会议的工作部署,金融办结合 xx 实际,草拟并出台了《xx 县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工作实施方案》,督促县农商行、长江村镇银行全面梳理存量不良贷款,建立不良贷款台账,制定“一

 户一策”的清收方案,督促金融机构对不良贷款进行清收。同时,要求农商行、长江村镇银行根据自身存在问题以及需要政府部门出面协调解决的事项分别制定了《xx 农商行风险处置化解方案》、《南宁 xx长江村镇银行防范和化解风险预案》。按照市级要求,收集需政府部门协调解决的工作进度情况报市金融办备案,截至目前,县农商行和长江村镇银行的金融风险均在可控范围内。

 三、持续开展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情况整治工作。

 一是坚决做好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按照 xx 县已制定出台的《xx 县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实施细则》精神,扎实推进做好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各项工作。督促各金融机构加强日常监测预警。按照“一行一策”建立工作台账,积极开展帮扶化解或立案处置,加强对辖内企业动态管理,密切关注重点领域、重点企业的风险,及时做好企业风险传染到金融行业的防控工作。对可能影响金融稳定的重大事件,第一时间报告政府主管领导。早发现早处置,把问题解决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第一线。

 二是深入开展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清理整治。20xx 年,金融办联合县人民银行、县银保监组开展县内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清理整顿。对违法违规经营的,依法暂停业务、限期整改;对业务实质与牌照资质不符的,依法停业整改、回归资质业务,对情节严重的依法吊销牌照;对没有金融业务牌照的机构,若风险相对较小要采取多种方式化

 解风险、逐步退出;业务极不规范、有意逃避监管的,坚决依法予以取缔;对于涉嫌恶意欺诈的严重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严厉打击。

 三是认真开展重点企业金融风险早期识别试点工作。组织县人民银行、县银保监组督促各金融机构建立地方重点企业金融风险早期识别工作机制,及时识别、处置企业经营风险、信用风险、关联风险、舆情风险,避免重点企业风险累积扩散引起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

 四是建立健全金融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机制。与县人民银行、县银保监组进一步完善 xx 县金融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预案,明确组织分工,加强监测报告,完善应急保障,提升金融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的能力和水平,及时、高效处置金融风险。

篇七:金融工作报告

民金融服务工作总结 三亿“新市民”群体已成为金融机构服务重点,自银保监会、央行下发《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以来,银行、保险等金融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跑步入局新市民服务领域,在包括创业就业、住房保障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领域推出具有针对性的创新产品和服务,开辟金融服务“新蓝海”,竞相布局新赛道。现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部署

 高度重视“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方面的指导意见,成立以 XX 为负责人的“新市民金融产品开发工作小组”,全面推进产品开发工作落实。

 线上办理,提供便利,为提升客户体验,增强新市民业务办理效率,持续完善保全相关功能在线化建设,为客户提供便捷的线服务。

 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加强宣传报道。将新市民群体作为常态化金融知识宣传教育的重点,在营业网点显著位置张贴防骗反诈海报,摆放宣传单页,持续提升其风险防范意识和防骗反诈能力。

 二、推进措施

 (一)保障新市民安居乐业

 对于新市民的购房需求,银行出台具有针对性的货款产

 品,降低新市民群体购房成本。如“新市民公积金租房货”,满足新市民安居需求,并对高校毕业生等特定群体进行利率优惠:优化住房按揭贷款信贷政策,满足新市民房货需求。

 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健康发展保险服务情况。开展出租人责任险、承租人责任险等保险业务,支持长租市场发展。如,开办特色出租人责任险,承保 XX 户次,保费收入 XX 万元,保险金额 XX 万元,赔付支出 XX 万元;为 XX 家提供承租人责任保险,保费收入 XX 万元,保险金额 XX 万元,赔付支出XX 万元。

 优化新市民安居保险服务情况。推广家庭财产保险,增强新市民家庭抵御财产损失风险能力。如,开办特色家庭财产保险,承保 XX 户次,保费收入 XX 万元,保险金额 XX 万元,赔付支出 XX 万元,采取多项措施帮助企业和个人防灾减损。

 (二)促进新市民就业创业。

 对新市民来说,更好地在城市扎根,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就业出台专项货款,通过与地方合作优化创业担保货款、贴息、简化手续、利率优惠、灵活设置还款期限、减免服务费等方式,加强对新市民创业支持。一系列 “真金白银,的帮扶举措减少了新市民创业的资金难题。例如,XX 银行在 “新市民综合金融服务方案”中提出,将针对进城就业创业的新市民,优先为其申请再就业担保小额贷款;对于符合其

 他小额贷款准入条件的新市民客户,给予专属的利率优惠:与当地劳动就业等部门合作,为新市民创办的小微企业提供创业担保贷款,积极引入政府担保基金担保或贴息机制,降低新市民融资成本。

 对吸纳新市民较多区域和行业的保险支持情况。如,为XX 项目提供相关工程保险,保费收入 XX 万元,保险金额 XX万元,赔付支出 XX 万元。为新市民创业就业提供的保险保障情况。开展特色雇主责任险、意外险等保险业务,聚焦建筑工人、煤矿工人、快递骑手、出租车及网约车司机、代驾等职业风险较为突出的新市民群体。如,建筑工人意外保险,承保 XX 人次,保费收入 XX 万元,保险金额 XX 万元,赔付支出 XX 万元;为 XX 家职业风险较为突出的企业提供雇主责任险,保费收入 XX 万元,保险金额 XX 万元,赔付支出 XX万元。

 (四)助力新市民培训及子女教育

 优化新市民子女教育金融服务。针对新市民子女教育问题,积极发展学幼险、子女升学补助金保险、实习责任保险、教育机构责任险等保险服务。如,开办特色学幼险,承保 XX人,保费收入 XX 万元,保险金额 XX 万元,赔付支出 XX 万元;为 XX 家提供子女升学补助金保险,保费收入 XX 万元,保险金额 XX 万元,赔付支出 XX 万元;为 XX 人次提供实习责任保险,保费收入 XX 万元,保险金额 XX 万元,赔付支出

 XX 万元。

 支持托育和学前教育发展。开展普惠性学前教育责任险和意外险等保险业务。如,开办普惠性学前教育责任险,承保 XX 人次,保费收入 XX 万元,保险金额 XX 万元,赔付支出 XX 万元;为 XX 人次提供意外险,保费收入 XX 万元,保险金额 XX 万元,赔付支出 XX 万元。

 (五)提高健康保险服务水平

 提升商业健康保险覆盖面,加强保险产品创新,提供灵活、实惠、便利的团体健康保险产品。如,为 XX 人次提供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收入 XX 万元,保险金额 XX 万元,赔付支出 XX 万元;为 XX 家提供团体健康保险,保费收入 XX 万元,保险金额 XX 万元,赔付支出 XX 万元。另提供 1—2 个相关案例。

 (六)加大新市民养老保障力度

 完善新市民养老保障金融服务。配合地方政府推广新市民长期护理保险,满足新市民差异化养老需求。如,为 XX人次提供长期护理保险,保费收入 XX 万元,保险金额 XX 万元,赔付支出 XX 万元。另提供 1—2 个相关案例。

 积极参与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建设。针对新市民养老需求和特点,推广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如,XX 人次提供商业养老保险,保费收入 XX 万元,保险金额 XX 万元,赔付支出 XX万元。另提供 1—2 个相关案例。

 (七)增强新市民劳有所得获得感

 推广农民工工资保证保险产品,保障农民工工资及时足额发放。为 XX 家提供农民工工资保证保险,保费收入 XX 万元,保险金额 XX 万元,赔付支出 XX 万元。另提供 1—2 个相关案例。

 三、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不对称

 从金融机构的实践看,信息不对称已经成了摆在金融机构和新市民之间的“鸿沟”,欠缺对新市民长尾人群的长期跟踪和数据支持。在信货业务领域,传统金融机构的风控体系无法根据新市民的具体情况进行差异化筛选,部分新市民没有过去货款记录,没有固定工作、收入证明等,属于 “征信白户”。还有一些新市民在不了解的情况下,无意中有过不良征信记录。此外,新市民客户往往在城市扎根不久,个人信用信息缺乏且缺少有效抵押物,难以满足传统金融机构的风险成本收益要求。

 与传统保险产品相比,由于新市民群体的个体差异较大,因此对公司的风险控制以及定价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由于公司对新市民相关风险数据的积累较为缺乏,在定价和风险管理上存在困难。

 (二)风险意识薄弱

 很多新市民缺乏保险意识,在可支配收人不变的情况下,

 新市民一般不愿意花太多钱去购买商业保险。对于部分收入较低的新市民群体,增强其保险意识以及结合实际工作场景实现触达群体,也显得更为必要。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转变发展意识

 完善新市民数据库,针对新市民的金融需求,银行保险机构首先是要转变过去对新市民的老观念老看法,摒弃偏见,将新市民视为业务发展的重要新增点,加大力度支持新市民 在城市扎根,这也是银行积极落实和服务国家共同富裕战略的重要举措。其次,是要优化内部资源配置,通过设立专项额度、加大内部激励等措施,逐步提高新市民客户占比,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 二 )完善公共数据的共享制度

 建议推进政务数据与监管数据共享,以缓解新市民因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导致的保险服务不充分问题。为具备一定规模集群的新市民 所在行业搭建金融科技服务平台,探索打造线上供应链,将分散在全国各地的新市民 “搬迁〞 集中上网,推动形成集群产业线上交易 “数据流”“信息流”。

 ( 三 )

 强化金融科技的应用

 要强化金融科技在服务新市民中的应用,利用数字技术优势建立并完善新市民数据库,降低对抵质押物依赖,提高新市民金融服务的效率和风险防范能力。”运用信息技术,

 对新市民群体的现状、需求、收入水平等进行挖掘,建设完整良好的数据基础和服务能力。

篇八:金融工作报告

120909101533_fWbrUAy6. txt 来源

 各位领导、 各位同事:

   大家好!

 我于XXX年XXX月 至XXX月任计财科科长助理, 分管信息技术工作。

 在XXX年XXX 月荣幸的通过竞聘走上了 财务中心副主任这个岗位, 分管信息技术工作至今。

 我公司深化改革, 建设“三个中心” , 实 现战略转型的一年。

 随着公司改革创新步伐加快、 发展管理要求更高、 各项任务非常繁重, 公司生产、 经营、 管理的各 个环节对信息技术工作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我深感责任重大, 怕有负同志们的信任和领导的重托, 没有把工作干 好, 影响公司的改革发展。

 在艰巨任务的压力下, 是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同志们的帮助给了 我勇气和动力, 经过不懈地努 力, 我分管的信息技术工作在全面完成省公司下达的各项任务, 各项工作均走在全省的前列, 为公司蓬勃发展提供了 有 力的保障。

 现将任职期间思想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 政治思想学习情况   任职期间, 我积极向党组织靠 拢, 认真参加公司组织的各种政治学习并多次向党组织递交思想汇报。

 工作之余, 我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 并参加了 “中共在线” 的网上政治学习, 成为一名“网上党校” 的资深学员。

 在平时工作、 学习、 生活中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 与公司党委密切保持一致, 时时刻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信息技术是 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

 为了 充分将工作做好, 我除了 积极参加省公司组织的各类技术培训 外, 还自费参加了 各种网上技术培训, 订阅了 多份计算机报刊, 提高了 自身 的业务素质, 为更好地适应今后的工作打下 了 坚实的基础。

 除加强自 身 学习外, 还鼓励、 组织部门内其他同志进行业务学习。

 任职期间, 部门内两名同志同时通过 专升本考试, 现正在攻读计算机本科。

   二、 完成工作任务情况   信息技术工作要求服务及时、 准确、 可靠, 为 配合公司改革的顺利完成, 我和信息技术部门全体人员严格落实公司各项工作要求, 紧密围绕公司党委年初确定的总体 工作思路和省公司信息技术处下达的各项任务目 标, 统一思想, 克难奋进。

 在省公司信息技术处指导下, 在我公司党 委、 总经理室的领导下顽强拼搏、 勇于实践, 为公司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 应有的贡献。

   1、

 针对保险业务模式多样 化, 软件业务模型较难统一, 过去没有统一的单证、 术语、 代码、 数据元等标准化编码的状况, 为实现与现代国际金融 接轨, 我们在省公司信息技术处的指导下完成了 标准化编码工作。

 涉及的内容包括全公司的机构、 人员、 资产、 业务险 种、 险类、 业务术语、 客户资源等共计近七十个方面, 达一千多个种类, 近万条数据信息。

 并全部统一按要求录入到计 算机中, 为我公司长期、 持续、 健康发展提供了 有力保障。

   2、 科技以人为本。

 为更好地将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化为 生产力, 使之成为带动公司发展的火车头。

 我们在今年先后直接组织实施了 各类信息技术培训达9次共计166人次, 参与 配合实施各类管理、 业务培训近10次约计200多人次, 并开通了 视频点播系统, 依托计算机宽带网络实施远程互动式培 训, 累计达504点击次。

 有力的保障了 公司各项改革的顺利实施。

   3、 我公司信息技术软件的更新换代, 是我司成立 以来最频繁的一年。

 各种系统、 应用软件大的更新就达三十余次。

 涉及到管理、 业务的方方面面, 如有:

 财会软件、 收 付费软件、 统计系统、 人事管理、 劳资管理、 党内管理、 新一代综合财产保险、 货运船舶保险、 95518专线呼叫中心、 定 损系统等。

 并推广了 新一代车险系统、 COGNS决策分析系统。

 在这些软件的安装升级过程中, 为了 尽可能地不影响业务的 正常运行, 我和其他信息技术人员主动放弃了 节假日 , 并经常加班工作到凌晨。

 仅去年一年中全体信息技术人员累计加 班近两百人次, 在全省率先顺利完成了 新一代车险系统软件平台的安装、 新95518专线呼叫中心平台和新综合财产保险系 统的升级, 为公司工作的顺利开展进行打下了 坚实的基础。

 在推广应用好总、 省公司下发的各项软件的同时, 我们还主 动组织力量、 自主开发计算机软件程序多个, 如:

 车贷险管理系统、 95518保单查询平台、 欠费查询平台、 计算机设备管 理软件。

 这些软件的开发及应用, 有效的解决了 公司日常工作中碰到的各种难题。

   4、 我公司顺利实施完成了 三级 网络升级改造, 首家在全省实现了 全网点、 全宽带。

 使我公司全部管理、 业务数据畅跑在信息高速公路上。

 网络升级改 造完成后, 使我公司同一业务处理速度提高了 32倍以上, 并依托网络实现了 数据的实时反馈、 影音传输。

 为充分利用网 络资源, 我们发挥了 科技人员主观能动性, 深挖网络潜力。

 如:

 (1)

 、 依托宽带资源丰富公司网站内容。

 通过在网站上 开通了 企业论坛、 视频点播、 企业信息发布等多项功能, 吸引了 大批公司员工的浏览, 丰富了 员工的学习生活。

 使之成 为公司的企业文化中心和信息交换平台, 成为凝聚职工向心力的纽带。

 (2)

 、 以前由于网络速度慢, 为不影响正常的出 单业务, 阳新、 大冶赔案要件不能上机传输到分公司。

 宽带开通后, 我们筹备将阳新、 大冶的赔案要件上机后通过宽带 网络传输到分公司业务中心, 实现真正的网上核赔。

 可以这样说, 通过网络的升级改造我们不但提高了 业务速度和质 量, 还使之成为建设企业文化、 发布企业信息的重要中心平台。

   5、 信息技术安全保障有力。

 公司加强了 信息技术 安全建设。

 在公司总经理室领导下修订完善并落实了 各项信息技术管理制度, 并首次参与了 全系统范围内的大检查工 作。

 通过这些举措的实施, 使我公司信息技术部门在二00二年度没有发生一起数据丢失事故。

 由于防范得力, 严格执行 总、 省公司各项管理规定。

 尽管面临公司网点多、 计算机设备多, 信息技术人员少的不利局面, 在饱受黑客、 计算机病 毒攻击肆虐的二00二年中, 我公司没有发生一起被攻击进入系统或泄露、 丢失数据的事故。

 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 有力地 保障。

   三、 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过去一年中, 由于软件开发、 调试任务较重, 很少到基层公司直接 参与服务工作, 缺少和一线员工及时沟通的机会。

 加上信息技术人员较少, 在及时处理问题方面还做得不够, 还有待于 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 提高服务质量。

 随着公司电子化的不断深入和广泛应用, 对信息技术人员的要求以从单一的技术 型人员向复合型人才转变。

 在处理日常问题时, 往往需要具有一定的业务、 财务、 管理等各方面知识, 在这方面还需要 组织学习, 加强综合素质的提高。

 为此,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做到以下几点:

   1、

 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学习, 深刻 领会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 更多文章请登陆www. 网络. com查看) ” 重要思想。

 结合我公司实 际情况, 落实到公司改革发展的具体工作中去。

 同时还要解放思想, 加强信息人员综合知识的学习, 努力适应时代发展 的需要,

   2、

 在总经理室的领导下, 协助科长加强信息技术工作的内部管理, 坚持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高质、 高 效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保持我公司信息技术工作在全省的领先地位。

   3、

 强化服务意识、 提升服务水平。

 通过继 续实行首问责任制, 推行限时服务承诺制, 做好“三个” 服务:

 服务好机关、 服务好“中心” 、 服务好基层。

               

   4、

 做好信息技术的培训, 深化应用, 使之能充分发挥出效益。

   述职完毕, 谢谢大 家!

 来源上一篇文章:

 述职报告(广电领导)

 下一篇文章:

 述职报告(金融财务)

 相关公文: <div id=" 第 1 页

篇九:金融工作报告

天津市金融运行报告(2022)》摘要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2021 年,天津市面对世纪疫情冲击及更趋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笃定高质量发展不动摇,积极推进共同富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有固,呈现趋势向好、结构更优、动能转强的高质量发展态势。天津市金融业认真贯彻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的要求,金融业总体运行平稳,总量保持合理增长,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金融改革创新有序推进,金融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天津实现平稳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经济运行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经济增长持续恢复。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695.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6%,低于全国1.5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3.9%。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4.8%,投资增长由基建拉动转向制造业拉动。全年制造业投资增长13.8%,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2.5%。消费逐步复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2%,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5%。外贸进出口创历史新高,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8567.4亿元,同比增长16.3%,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3.8%。

 二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制造业立市”成效初步显现,第二产业的比重较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3%。农业生产平稳,现代都市型农业持续优化,粮食总产量连续6年保持在200万吨以上。服务业稳步恢复,新兴服务业快速增长。

 三是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绿色生态屏障基本成型,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871”重大生态工程① 稳步推进,全年PM2.5平均浓度39微①包括 875 平方公里湿地升级保护、736 平方公里绿色生态屏障建设、153 公里海岸线严格保护等。

 2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20.4%,空气优良天数264天,比上年增加25天,12条入海河流水质总体达到IV类以上。

 四是居民消费价格和工业生产者价格涨幅分化。2021年,天津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3%,较上年回落0.7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0.9%和14.7%。

 五是财政收入质量提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1.3%,其中,税收收入增长8.1%,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达到75.8%,实现了增幅与质量“双提高”。金融运行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银行业运行平稳,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2021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和负债分别增长5.0%和4.7%。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同比增长5.2%,较年初新增1758.1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同比增长9.1%。信贷运行总体平稳,结构进一步优化,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41054.2亿元,同比增长5.7%,较年初新增2194.8亿元。普惠小微贷款、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绿色贷款分别较年初增加652.2亿元、94.1亿元和589.5亿元,增速均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021年企业人民币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72%,较LPR改革前下降0.52个百分点。2021年,天津市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3129.8亿元,同比增长45.7%。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实现“双降”。

 二是证券业机构总体稳定,资产规模稳步增加。法人证券公司资产总额624.1亿元,同比增长5.3%;负债总额411.3亿元,同比增长5.8%。法人基金公司资产总额同比增长13.7%,单一产品集中度下降。法人期货公司资产总额同比增长21.6%,净资产总额同比增长5.6%。

 三是保险保。

 障功能不断增强,业务结构持续改善。2021年末,天津市保险公司资产总额1947.5亿元,同比增长10.8%。实现保费收入660.5亿元,同比增长2.8%。赔款和给付支出同比增长13.4%。财产险公司中非车险业务保费收入占比同比提高5.0个百分点,人寿险公司中普通寿险保费收入占比同比提高7.6个百分点。

 四是表内融资占比回升,发债规模稳步扩大。2021年,天津市社会融资规模新增3184.0亿元,银行业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的67.9%,同比回升5.5个百分点。2021年,天津市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债融资3255.9亿元,同比增长37.7%。

 五是金融改革创新有序推进,融资租赁继续保持领先发展。截至2021年末,FT(自由贸易)项下累计结算量4402亿元,FT全功能资金池办理业务超66亿元。飞机、国际航运船舶、海工平台等租赁跨境资产占全国80%以上。

 六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阶段性成果,切实维护区域金融安全和稳定。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深化

 3之年。全市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② 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创新动能引育,增强科技创新对发展的引领力支撑力,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积极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奋力打造乡村振兴新风貌,提升对外开放层次水平,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动力和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22年,天津市金融业将积极有效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的要求,稳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增强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信贷支持,继续巩固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下降成效,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坚持统筹安全和发展,扎实推进常态化金融风险防控,为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支持天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奋力开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新局面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全文链接:http://tianjin.pbc.gov.cn/fzhtianjin/113668/4600009/index.html②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

篇十:金融工作报告

保险公司贯彻落实人民银行在 2 2022 年全市金融机构

 主要负责人会议上讲话的

 情况报告

  2022 年 1 月 22 日下午,公司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罗副行长在 2022 年市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会议上的讲话,各县区机构负责人、本部科级以上干部参加会议。会上,公司主要负责人全文传达了罗副行长的讲话,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围绕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做好 2022 年工作,提出以下贯彻落实意见。

 一、认真贯彻落实讲话精神,提高站位

 公司上下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罗副行长在 2022 年市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提高站位,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人行会议精神上来,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和人行中心支行对金融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做好金融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紧紧围绕保险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开展工作。

 二、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经营发展方向正确和安全。

 全面加强公司党的建设,全体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切实发挥公司党支

  2 部的领导作用,不断增强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确保市委市政府和人行中心支行有关金融工作要求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三、全力支持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人民需要的保险,切实履行服务实体经济的天职。

 当前,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复杂局面,加之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经济恢复不均衡、不稳固,经济发展制约因素较多。但是,应该看到,我们的主业是保险,国家层面、国家治理、国家现代化进程当中有多少风险,就意味着保险就有多大的发展空间,所有的风险都需要保险进行管理,从中我们要看到保险业发展的空间。要看清大形势和小形势,一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国家双轮驱动新发展格局,尤其是成渝双城经济圈必然会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担当起“第四极”增长作用,要研究新基建、新红利、新消费等对保险业带来巨大的影响,积极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的保险服务。二是市委提出构建“三市两地一枢纽”发展定位和“两主三基、四向发力”总体思路,面临宏观经济政策释放的重大利好,区域支持政策带来的特殊利好,“稳、防、提、创”形成的基数利好和市县乡换届催生的动能利好,先机大于危机,动力大于压力,利好大于考验,都为保险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提供了大有作为的市场。

  3 公司要积极对接市委市政府发展战略,布局公司 2022年业务发展方向。一是主动拜访当地银行,了解信贷资金投放方向,提供相应的保险产品服务,为信贷资金提供保险保障。二是主动走向市场、了解市场,掌握保险需求,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保险需求,提供公司现有保险产品或根据企业个性化保险需求,组合相应保险产品,增强小微企业在信贷、生产、流通环节的抗风险能力,深入推进“服务零距离,保险大畅通”行动,提升中小微企业保险服务水平,履行服务实体经济的天职。

 四、加强风险防控,实现稳健发展。

 防范金融风险、依法合规经营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是当前一段时间的重要政治任务,是公司实现可持续价值增长的根本保证。提高认识,准确把握当前形势,全体干部员工要把风险意识植根于思想深处,把风险防控工作全面融入公司经营活动的全流程中,把落实风险防控、堵塞风险漏洞作为当前的重要工作任务。同时,深入贯彻落实人民银行、银保监系列文件,对照监管部门的具体要求,逐一自查,查全、查深、查透,尤其要在剖析风险问题背后根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标本兼治,落实重点风险防控责任,严守风险底线,进一步增强公司风险防控工作的前瞻性和有效性。切实贯彻落实《中支公司经营行为规范》、《员工“零容忍”行为》等公司风险控制制度,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

  4 供安全稳定的经营环境。

 五、围绕新格局,向高质量发展新高地迈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 2022 年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这与总公司提出的“有效益、可持续、精细化”发展思路和“四字方针”(第一个字稳,稳增长;第二个字是强,强动能;第三字是优,优服务;第四字是提,提质量)、“四个坚持”(坚持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标,坚持客户经营的核心诉求,坚持合规经营的基本理念,坚持转型创新的主要路径)经营方针相契合。当前,车险综改后,车险市场发展带来车险经营新变化,一是以前车险以产品维度进行经营,更多追求规模增量,而现在更多是客户维度下的发展,追求客户价值的增长;二是以前车险业务中,更多的是销售产品,目前车险经营更多是通过拼技术来满足车险市场多元化经营、多元化需求的要求;三是以前车险竞争更多是依靠同质同价情况下的拼费用,但是当前车险销售更多是在定价模型,精准定价、精准识别客户情况下的竞争,沿用以前的经营思路、理念和方法远远不能适应当前保险业的发展。公司全体员工要关注当下,注重长远;要坚守价值,坚信长期。扭转把车险作为推动业务迅速发展的唯一手段意识,过度偏重于车险业务思维。今后,要增强非车险、农险突破发展意识,积极对接市委市政府发展战略,重点在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城市建设、扶贫攻坚、创

  5 新科技产业、绿色产业经济等领域提供非车险业务保险支持,明确以责任保险、科技保险、民生保险、农业保险为重点突破区域,制定发展举措,配套相关政策,寻求实质性突破。坚持稳中求进,真抓实干,不断增强公司抵御风险的实力和服务巴中实体经济的能力。

 六、认真贯彻驻村工作部署,将巩固扩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公司选派的驻村第一书记,要切实投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帮扶工作,继续发挥扶贫攻坚工作中积累的工作经验,落实政府乡村振兴工作部署。思想不乱、工作不断、干劲不减。公司将进一步推动脱贫攻坚帮扶干部关心激励政策落实,继续按照总分公司规定落实驻村干部待遇保障政策,确保驻村干部有效投入乡村振兴工作。

 七、落实升级版“防贫保”,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

 公司“防贫保”保险产品,先后在三县落地实施以来,在理赔实践中独创的“四看一算一核一评议”服务标准,为两县“因病、因灾、因学”返贫农户提供了保险救助,有力的巩固了政府脱贫攻坚成果。为切实贯彻落实《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和《公司关于助力乡村振兴、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积极履行国企职责与担当,发挥保险主业优势,进一步助力擦亮农业大市金字招牌、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

  6 裕富足和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一是积极对接政府职能部门,将“防贫保”产品继续在其他县区推广,进一步发挥“防贫保”在乡村振兴中的保险保障作用。二是持续扩大农业保险服务全市覆盖面,不断推广公司开发的农业保险产品、提高风险保障水平,大力发展“三农”保险业务,同时通过加大农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农险基层服务网络体系及农村协保员队伍、推广公司农险创新产品和推广应用农险新技术等,积极创新支农惠农方式,不断增强农险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为农业保险服务农业现代化和保险业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积极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做出积极的贡献。三是聚焦三大主粮提标扩面,全力保障“米袋子”安全。四是构建生猪全产业链风险保障,助力生猪稳产保供。五是聚力“10+3”产业,精耕特色农险助推优势产业。六是继续推进涉农企业期货、期权保险,稳步扩大“保险+期货”模式,扩大与政府、银行端合作,积极支持地方农业产业发展。

 七、讲规矩、讲纪律,落实监管各项政策要求不走样

 公司自成立以来,在人行中心支行的领导下,始终坚守“用心服务、用爱负责”和“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把提高当地民众对于保险服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把服务提升作为公司建设竞争内核、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为着力点,认真执行人民银行中心支行管理规定和工作要求。今后,公司全体干部要继续增强公司规矩意识、纪律意识,

  7 在服从监管、尊重监管、配合监管上继续做好各项工作。

 特此报告

 附件:传达落实讲话会议照片

  2022 年 1 月 29 日

推荐访问:金融工作报告 工作报告 金融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 协多文秘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冀ICP备202102425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