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协多文秘网>事迹材料 > 帮扶先进个人事迹7篇

帮扶先进个人事迹7篇

时间:2022-12-07 09:40:05 来源:网友投稿

帮扶先进个人事迹7篇帮扶先进个人事迹 12021扶贫先进个人事迹材料范文(三篇) 事迹材料从先进对象的形成和内涵上来分,可分为在一个较长时间内形成的先进事迹的材料和在一时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帮扶先进个人事迹7篇,供大家参考。

帮扶先进个人事迹7篇

篇一:帮扶先进个人事迹

2021 扶贫先进个人事迹材料范文(三篇)

 事迹材料从先进对象的形成和内涵上来分,可分为在一个较长时间内形成的先进事迹的材料和在一时因突发事件而产生的先进事迹的材料。

  1 2021 扶贫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范文

 xx 同志派驻光华镇湾里村担任扶贫工作队长,开展扶贫攻坚工作。扶贫工作以来,能深入村调研、帮扶,工作取得良好成绩,现将驻村工作先进事迹列举如下:

  一、深入农村开展调查研究,全面体察民情

  工作队长驻村开展工作后,首先通过与村干部座谈、实地走访等形式,掌握了湾里村基本村情,及百姓致贫原因。该村位于 xx,辖 xx自然村,耕地面积 x 亩,总人口 x 户 x 人。主要致贫原因有,土壤贫瘠且地块小不易集中连片,机械化程度低;雨水稀少,庄稼长势差,收成少;文化水平低,缺乏一技之长;子女升学开支大,生活压力增加;思想观念落后,自身发展动力不足。

  二、为群众排忧解难,增强致富信心

  1、工作队长在流汾村进行走访调研时,xx 贫困户反映他想发展养猪产业,但资金匮乏,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与银行沟通,协商贷款,后又通过各种渠道帮助其筹集资金。猪舍建成并出具规模,又面临滞销问题,为了不让贫困户努力白费,不打击其积极性,向 xx请示购买生猪,后又联系专用车辆进行运输,屠宰场进行屠宰,最后拉运到各个指定地点,全程陪同。因市场好转,猪价上涨,该户收入可观,实现了稳定增收,增强了致富信心,摆脱了“等、靠、要”思想。

  2、x 村分散易地搬迁 x 户,其中 x 户选址 x 村,位于 x,没有通水泥路,道路崎岖不平,出行不便,工作队长通过走访这几户,了解到他们希望能够向其他贫困户一样能有水泥路走。为此,工作队长协同村干部实地调研多次,召开会议,最终利用现有政策,联系施工单位为这几户铺设水泥道路。

 3、x 村虽然自然环境较差,但种植花椒很适合。去年花椒收购价格降低,小部分农户外出务工,错过了机会,影响了收入,他们找到工作队长希望能联系到合适的买家,之后,工作队长向 x 请示,获批以高于市场的交易价格收购了农户的花椒,百姓非常感激,得到了他们的拥护。

  4、为贫困户解决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代贫困户去信用社落实补助到账情况;多次代贫困户到医保中心办理医疗保险手续;代贫困户办理慢性病证更换;带领贫困户办理小额信贷、大学生生源地贷款;为贫困户进城提供食宿等。

  1 2021 扶贫先进个人 事迹材料 范文

 XXX,男,生于 XXXX 年 XX 月,中共党员,XXXX 扶贫办主任。自 2014 年从事扶贫工作以来,该同志严格按照省、市、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部署开展全乡精准扶贫工作。在单位上,她认真研究精准扶贫政策;下乡入户时,深入了解贫困群众实际情况。并将两者紧密结合起来,探索践行农村扶贫工作新思路新途径,使XXXX 扶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显著成效。

  立足乡情实际,深入研究“理思路”

  XXXX 同志自从事扶贫以来,为了快速转变角色,投入到精准扶贫工作中,学习成了最有效的途径。精准扶贫工作是党中央提出的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精准扶贫贵在“精准”,为了实现“精准”她在认真研读省、市、县关于精准扶贫的各项知识政策,将惠民政策“吃准”的同时,更多的精力则用于下乡调研。

  立足本职工作,勤于研究“精指导”

  作为一名基层扶贫工作人员,XXXX 同志深刻认识到精准扶贫工作整体性部署和延展性规划的重要性。在脱贫状态专项整改行动和制定贫困户脱贫政策工作中,她结合实际、悉心研究,按照时间节点,制定《脱贫状态专项整改行动方案》和《XXXX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脱贫路径》,为全乡精准脱贫工作开展确定了路线图。

 立足工作实际,创新发展“求实效”

  结合本乡实际,以 XXXX 村为试点村组,对全乡 XXXX 户贫困户情况逐一进行了核实,按照县直部门、乡直部门提供的材料,要求每一项收入都做到有材料支撑;以管理区为单位,对全乡的扶贫档案进行重新梳理,做到脱贫有依据。严格按照动态调整相关工作要求,顺利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两年来,全乡完成脱贫 1402 户 2228人,脱贫率 93.7%。

  1 2021 扶贫先进个人 事迹材料 范文

 被残疾人称为“好帮手”、“贴心人”的县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阙柳松同志,1991 年至 1994 年曾兼任第一届县残联理事长,1998 年5 月,一纸调令又将他调到残联任理事长。到残联后,他所面对的一项重点工作就是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但他很快进入了角色。功夫不负有心人,阙柳松同志带领全县残疾人工作者实施的“松阳县残疾人扶贫攻坚”工程得到了组织和社会各界的认同:2014 年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等国家部委评为“全国残疾人扶贫工作先进单位”。6 年来,他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怀着对残疾人,特别是被贫穷的锁链羁绊着的那些贫穷残疾人的一片诚心、爱心和热心,竭尽工作,默默奉献,连续几年被评为县级先进工作者。

  他,是一位古道热肠和充满事业激情的扶残帮困工作者。

  到残联后,阙柳松同志是怀着对残疾人的深厚感情投入到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中去的。带着这种感情,使他产生了为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奔走呼号的源源动力。刚巧在 1997 年县残联开展了一次全县贫困残疾人调查工作。当时,松阳县乡镇的贫困人口多,家境贫寒的残疾人也多。据调查统计,全县有贫困残疾人 2950 名,占全县贫困人口总数的 46%。面对众多贫困的残疾人,特别是在下基层时听到那些连温饱都成问题的残疾人那强烈而悲切的呼声时,他的心灵被震撼了,一种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油然而生,深深感到自己肩上的重任,他暗下决心,一定要竭尽全力帮助贫困残疾人摆脱贫困。

 由于当时县残联是个不起眼的小单位,资金相当缺乏,扶贫资金就更不用说了。面对如此困境,他深知残联一个单位的力量是渺小的,恰似一滴水珠,沧海一粟,只有数不尽的水珠汇入“扶贫攻坚计划”的大海,才会产生翻江倒海的力量。于是,他把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作为实施该计划的突破口来抓,运用电台、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介,宣传实施“残疾人扶贫攻坚计划”的主要内容及意义。为了筹措残疾人扶贫基金,他多次跑县委县政府找领导。他积极主动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动了县委县政府的领导,1998 年 8 月县委办县政府办联合发文件号召全县干部职工开展了向“残疾人扶贫解困基金捐一天工资,献一份爱心”活动。他的真诚,他的耐心细致、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也感动和激发了全县广大干部职工节省下自己的“一天工资”将爱心献贫困残疾人的热情,加入“扶残助残”的行列。这次捐款,为扶持残疾人打下了基础。同时,发动机关部门和企业单位与中小学校的贫困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结成长期帮扶助学对子,这些学生每学年人均能得到 600 元的捐助资金,保障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大东坝镇二滩坝村一位近不惑之年的盲人梅立科,从小双目失明,而妻子是个精神病人,女儿又不是亲生的,家庭经济毫无来源,是乡村里出了名的贫困户。1998 年 10 月,阙理事长知道这一情况后,让工作人员找上其家门,并亲自与大东坝镇领导协商,送他去参加了盲人按摩培训。如今,老梅在残联的帮扶下开了家盲人按摩院,生意日益红火。面对阙理事长的帮助与支持,他感慨地说:“阙理事长是我生命中碰到的最重要的人,没有他,我真的以为这个世界永远是黑暗的。”

  多年来,阙柳松与残疾人广交朋友,建立了“血肉”、“鱼水”关系。他的真情深深触动了松阳的残疾人,他们有话愿跟他讲,有困难愿找他帮忙,都把他当成贴心的“娘家人”。这种真情,是最撩人心弦的。

  他,是一位对工作孜孜不倦和富有奉献精神的扶残帮困工作者。

  阙柳松同志干工作有一股子拼劲,凡熟悉他的人都说他是个实干家。他常说在其位,谋其政,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好。

 经过他的努力,县政府相继出台了残疾人优惠政策、扶助残疾人若干规定及残疾人扶贫攻坚计划,形成了县乡两级残疾人服务社的组织网络,以上措施办法的出台,为残疾人扶贫攻坚计划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政策扶持,残疾人真正得到了实惠,有1248 名贫困残疾人享受减免照顾,残疾人的整体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逐步提高。

  1998 年以来,残联围绕扶贫计划的总体目标,根据松阳县的山区特点,通过“万人结对”、“万人种养、共奔小康”及“进千村万户、扶贫奔小康”等扶贫行动,走出了一条有松阳特色的扶贫之路。期间,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贫困残疾人的状况,先后开展了三次全县性的贫困残疾人情况调查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调查。在调查过程中,阙柳松同志爬山越岭,走进千家万户,有时要走山路 30多华里,晚了就在残疾人家中住宿,与残疾人同吃同住,有时一住就是几天几夜不回家。

  在扶贫帮困的路子上,阙柳松认为“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如果让更多的残疾人学得一技之长,则可以带动一大批人勤劳致富。于是,他想方设法开展送科技下乡扶贫活动,每年免费在乡镇举办 3—4 期残疾人科技培训班,组织残疾人进行香菇、名茶、干水果、蔬菜类的培育管理,畜禽类的养殖技术以及电器维修、缝纫、理发业和工艺品加工等内容的培训。广大残疾人通过培训,掌握一技之长,走上脱贫致富路,我县的残疾人开发的种养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为了以点带面,辐射带动更多的残疾人走上致富路,先后建立了 6个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各乡镇涌现了各行业的致富典型。西屏镇西坌村的残疾人杨裕宗开发的养殖基地,每年养猪出栏商品猪 500多头,养鱼 60 亩,还搞山地开发水果,生态种养,年收入可达 3 万元,并带动 6 名贫困残疾人脱贫;三都乡酉田村残疾人叶木生是在县残联扶持其 2014 元资金开始开发起来的水果基地。在建此基地过程中,阙柳松理事长亲自为他送资金、送化肥、送苗种。通过几年的发展,小额信贷资金累计达 68.7 万元,并开展了“一帮一”、“众帮一”等结对扶助活动,扶持 3223 名贫困残疾人从事种养业、手工业和家庭副业,贷款回收率达 98%。2014 年 9 月 8 日原省长柴松

 岳、副省长章猛进来松阳调研时评价说:“松阳县残疾人扶贫工作政府重视,政策到位,工作扎实,措施有力,抓得有声有色。”

  残疾人富了,阙柳松为此感到欣慰。“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为了松阳的残疾人能脱贫致富,阙柳松同志耗费了大量心血,赢得了残疾人的信任和拥护。发展的道路是坎坷的,肩负的重任是艰巨的,阙柳松同志干劲还是很足,脚步仍很稳健。他信言:为了残疾人能拥有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不论碰到什么困难,只要我们有博爱的胸怀、诚挚的爱心,相信松阳残疾人奔小康目标的实现是有日可待的。

篇二:帮扶先进个人事迹

20 年扶贫帮困先进事迹材料

 扶贫帮困先进事迹材料篇一​

  XX,男,出生于 1975 年 3 月,现任 XX 机关 XXX。

  该同志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一名共产党员,对困难群众怀有深厚的感情,对帮扶工作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以人为本,心系民情,权为民用,利为民谋,结合机关开展的帮扶活动,积极与其结对的 XX 乡困难群众开展&sb 手拉手、结对子、送真情、献爱心‛援助行动,从思想上、感情上、物质上、技术上多重帮扶困难群众,使其实现再就业,逐步

 脱贫解困。

  在帮扶活动中,该同志主动深入困难群众家庭,与群众联系在一起,结成帮扶对子,与他们攀亲交友,向他们嘘寒问暖,为他们答疑释惑,让他们全面了解党的政策,真心实意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困难,并给予及时的、必要的物质救助,让困难群众得到了实惠,拉近了群众与党和政府的距离,同时也消除了部分群众心中的怨气,化解矛盾,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始终做到了&sb 老弱病残户必访必帮,下岗失业户必访必帮,有问题有意见户必访必帮,党员干部真情为民‛的实际行动,让群众从内心深处感到满意。与 XX 同志结对互助的群众都由衷感叹:&sb 过去都说,穷在街前无人理,富在深山有远亲,现在我们这些生活困难的普通老百姓也攀上了当党员干部的亲戚,还是我们的党好,党的干部好,社会主义制度好‛。

  在面对面解决群众困难的实践中,XX 同志把共产党员先进性体现在结对帮扶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角落,坚持群众关心什么、期盼什么,就脚踏实地地干;群众缺什么、愁什么,就倾其所能地帮;群众反对什么、不满意什么,就真心实意地改。深入、全面、客观地了解基层情况,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丰富做基层工作、群众工作的办法,密切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推动机关帮扶工作的不断深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共产党员这一伟大的名称增添光彩,为鲜红的党旗增添光辉,为共创稳定和谐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得到了群众广泛的赞誉和好评。

 扶贫帮困先进事迹材料篇二

  扶贫济困、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按照矿扶贫帮困领导小组有关文件要求,我单位高度重视,紧紧围绕扶贫帮困总体目标,不断提高认识,认

 真落实包扶措施,严格履行帮扶工作职责,积极推进包扶工作顺利进行,从人力、物力、财力方面促使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取得明显成效。

  作为一个人员众多的单位来说,很多职工的生活都比较困难,有的家里有长期病号,有的家遭变故,生活困难……

  这些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时刻牵动着我单位党、政、工的心。帮助他们吃饱穿暖,渡过难关,既是我单位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实践“****”的具体体现,事关我单位职工稳定的大局。

  因此,我单位把职工的生活当做我们的第一牵挂,对困难职工的工作生活等十分重视。

  我单位职工突发重病,住进医院,我单位十分重视,积极向上级部分反映,矿及时给予了救济。

  同时,我单位对生活困难的职工进行帮扶,并积极帮助困难职工申请救济金。我队党、政、工还曾多次前去探望因病住院的职工史忠显、刘建伟等,不仅送去了水果等慰问品,更送去了我全队职工的关心与爱护。

  扶贫帮困工作是我单位义不容辞的职责,我单位一如既往地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努力使扶贫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为我矿的快速发展做出我单位的最大贡献。

 扶贫帮困先进事迹材料篇三

  近年来,我们 XX 工会按照集团公司工会的部署和要求,把困难职工帮扶工作作为工会实践“****”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职工群众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不断创新维权帮扶机制、拓展帮扶服务领域、丰富维权帮扶内涵,为困难职工提供快捷完善、行之有效的帮扶服务,使帮扶中心真正成为工会履行

 社会职能的前沿阵地和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成为工会帮扶维权社会化的工作平台和充满爱心充满阳光的困难职工之家。

  在帮扶救助上,主要做到了“三个三”即,坚持了“三个到位”,建立完善了“三项帮扶制度”,打造了“三个帮扶品牌”。

  一、坚持“三个到位”,为困难帮扶工作铺路搭桥 一是领导重视到位。公司党政领导十分重视和关心帮扶中心的建设,公司党委书记 XX、工会主席 XX 等公司领导曾多次了解情况和现场办公,X 书记常说:群众利益无小事。他要求对职工群众的困难,要帮得准、扶得到位,公司党政一直支持这样的民心工程。专门了成立了帮扶救助中心,“煤海阳光”帮扶理事会和煤海希望助学理事会,下发了《关于开展 xx 年“没还希望”助学活动的通知文件》,并成立了由董事长、党委书记任组长、工会主席任副组长的帮扶救助中心领导组,明确了帮扶救助职能、工作宗旨、帮扶程序、帮扶经费来源、帮扶救助对象、帮扶救助条件等,形成了由党政工团参与,有效运行的“大帮扶”格局。同时,建立了基层帮扶小组,全公司的困难帮扶网络已经全面形成并正常运行。

  二是软硬件设施到位。公司工会为帮扶中心配备了电 脑、文印设备;对全公司所有困难职工的基本情况全部输入电脑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更新、随时查阅;电视、广播站、《XX》、《XX 人》报刊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帮扶中心的运作机制,扩大帮扶中心在社会的影响力,营造了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帮扶中心的良好氛围。

  三是人员、资金到位。在专门设立帮扶工作专人专管的同时,公司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将帮扶资金纳入了年度预算,规定公司拨付专款,每年注入帮扶资金 XXX 万元。公司每年举办一次大型的帮扶资金筹款活动,发动广大员工群众个人自愿捐款,从而保障了帮扶中心稳定的资金来源。

 二、建立“三项制度”,确保困难帮扶工作取得实效

  针对困难帮扶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实际,帮扶中心健全和完善了相关运行机制,实现解困帮扶工作经常化、规范化、正常化。

  一是建立帮扶中心日常工作制度。制定了《XX 公司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方案》、《特困职工救助管理办法》、《XX 公司帮扶资金使用管理制度》等 5 项制度并全部上墙,同时还设立“困难职工帮扶资金专用帐户”,实行阳光操作与管理,真正使帮扶工作做到了正常化。

  二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年由公司党政主持召开一至二次联席会议,研究解决职工群众的困难问题,使特别困难的职工群众得到及时、有效的帮扶。近两年来,帮扶资金已达 XXX 万余元,xx 年对 XXX 名大病、家庭困难、受助学生共救助 39XX 元,xx 年大病救助 7 万余元,并会同集团公司救助中心救助大病和病亡无收入户、特困难户与病亡遗属共XXX人,救助金额达到4166600余元,真正把党组织和企业的温暖送到了困难职工心中,把党的关怀之情传到了千家万户。

  三是建立困难帮扶公示和监督制度。我们在严格申请填报申报程序的基础上,对帮扶的对象名单、帮扶金额,一律进行公示 7 天,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同时设立由帮扶中心资金使用监管小组和职工代表巡查组,对每年的帮扶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年度审查和巡视,确保每笔帮扶资金做到帮得准、扶得到位,使帮扶工作做到规范化。

  三、创新工作思路、打造“四个品牌”、贴心服务办实事

  帮扶中心在开展困难帮扶、“送温暖”、“金秋助学”等活动的基础上,我们创新工作思路。在全公司范围内,深入开展了“爱在 XX,我们都是一家人”帮扶活动,在活动中,实行了帮扶“双结合”,即大走访与结对互相结合;输血式与造血式相结合。注重打造应急帮扶、结对帮扶、助学帮扶和造血帮扶四个品牌,

 为困难职工贴心服务,最大限度地为职工办实事,解难事。深得职工的信赖和社会的认可。

  一是打造了“应急帮扶”品牌。在帮扶中心热情受理困难职工的救助申请,派人上门核实困难情况,并将核实情况汇报有关领导,由帮扶中心上会研究确定是否帮扶。,对突发情况,则启动帮扶应急机制解决。如去年 7 月 12 日,38 岁的警员 XXX,上班时面色苍白,并不时地用手捂着胃,所长见她不对劲,让她早点回家休息,可她走上街时,突然大口吐血,单位同事把她送到同煤总医院,经检查被诊断为胃癌晚期,经大同、太原、北京等各大医院几次手术和治疗,前后花费 20 多万元,高昂的医疗费用使这个本来就不宽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帮扶中心得知情况后,紧急启动应急帮扶机制,为其特批帮扶资金一万元,科内指导员和所长带头先后三次开展募捐活动,共捐款 17XX 元,工会女干部也伸手援助捐款1000 余元,从经济上和精神上全力支持她鼓足战胜病魔的信心,使他全家深受感动,其本人因胃部切除五分之四,连化疗都不能,所以她曾一度陷入绝望的境地,死的心都有,在帮扶中心和所里领导及同事的一次次的爱心行动,把其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她自己也下决心,一定战胜病魔,早日康复。她还深有感慨地说“没有公司党组织的关怀,没有帮扶中心的应急帮扶,就没有我的今天,党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二是打造“结对帮扶品牌”。近两年来我们以“结对子”的形式,帮扶了许多特困员工家庭,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以“面对面、心贴心、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了“登门大走访,结对子,帮扶工作进万家”的主题活动。为倾听民意,体现人文关怀,我们本着“倾听民意,解决民忧”的原则,走访调查困难群体,帮助他们排难解忧,通过对困难家庭摸底,我们由各级基层单位与耿德贵等 40 余名特困户结成了 XXX 个帮教对子,进行困难帮扶。如今年 55

 岁的高金钟,家住庙沟平房,2000 年因患肺结核病归劳保,53 岁的妻子尹子兰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时疼得连地都下不了,她和两个女儿高慧敏,高慧玲都没有工作,仅靠丈夫的收入进行维持生计。家庭生活很是困难,工会责成掘进一队党政工干部与其结成对子后,他们多次登门问寒问暖,并经常干一些挑水、送炭、劈材等家务活,公司工会还为其送去千余元的捐款,并帮助其两个女儿联系的工作单位,使全家的经济收入逐渐宽裕起来,生活也逐渐好了起来,高金钟逢人便说“多亏了工会和单位领导的关怀,不是他们的帮扶我家的日子真是没法过。”自结对子帮扶活动开展以来,XXX 个区队先后为 XXX 名特困家庭办实事 260 余件,共发动员工捐款 53XX 元,使这些特困户都不同程度地缓解了各自的后顾之优。

  三是打造“造血帮扶品牌”。帮扶中心在检查职工困难申请过程中,了解掌握职工子女的就业情况积极开展”金秋助学“活动,为困难员工的子女圆了上大学之梦。农换工名开山的女儿名晓芳,其父亲于 2000 年因公负伤,已经失去劳动能力,巨大的变故迫使他离开了工作岗位,其妻也没有工作,2010 年,其女儿XXX 考取了山西大学计算机专业。这样的家庭供养一个大学生确实是十分困难,就在这种情况下”煤海希望”助学理事会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连续三年每年捐助其 4000 多元,解除了一个贫困家庭的燃眉之急,也圆了名晓芳的大学梦。她曾为公司工会写来了一封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并表示“我一定不辜负公司领导的期盼,我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完成学业,以更加认真态度面对所有的困难与挫折,争取早日学有所成,回报企业,回报社会。”还有职工子女 XXXX 等学子,也都在助学理事会的帮扶救助下分别迈入了大学的校门。

  四是打造“造血帮扶品牌”。该公司本着对青年负责的态度,始终把帮扶青年就业、创业工作摆在首要位置,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宣传引导,尽力帮助待业青年走上了就业和创业之路。

 该公司带着感情帮助就业,针对部分青年自理能力差,对家庭、父母依赖性强,学历较低且缺乏一技之长,却有一定要求等特点,先摸底调查,登记造册,后对他们的求职意向作了详细记录。并强化服务意识,强化正面引导,帮助他们转变观念,自力更生,自谋出路等,使众多待业青年走出矿山,改变了命运。20**年以来,向北京、山东、太原以大同周边的一些用工单位输送待业青年 300多人。为了打消青年的顾虑,每次都派专车专人带领他们前去面试,签订劳动合同。对他们的工作、生活等情况不定期通过电话和家访进行了解,发现问题和困难及时帮助解决,对工作成绩显著,表现较好的青年还发放慰问品,鼓励他们先做人,后做事,从而,促使这些青年在各自的就业岗位上勇于拼搏,建功立业。

  四大品牌的打造,拓宽了帮扶救助渠道,促进了帮扶救助工作,通过多管齐下,真帮实扶,帮在急需时,扶在关键处,使帮扶工作得到了公司党政的支持,也成为群众的满意工程。

 >>>下一页更多“扶贫帮困先进事迹材料”

篇三:帮扶先进个人事迹

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七篇

 【篇一】

 xx,中共党员,xx 年 2 月担任 xx 省 xx 县张老埠乡桥头村党支部书记。参加工作以来多次被上级表彰,1998 年以来连续四届被选为信阳市人大代表,期间 8 次被评为“优秀市人大代表”;2010 年被县评为“十佳农村党支部书记”;2011 年被评为 xx 省“优秀共产党员”;xx 年被县评为“十佳优秀共产党员”;2014 年被县评为“最美村干部”、“优秀人才”,2015 年被中共中央、国务院评为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xx县张老埠乡桥头村位于乡政府西南8公里处,属丘陵地区,辖 8 个村民组,402 户,1462 人,是张老埠乡五个重点贫困村之一。其中 2014 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100 户,368 人,外出务工人数 600 多人;2016 年初开展贫困户精准识别复核后,现有贫困人口 57 户,141 人,县对口帮扶单位为机关事务管理局,对口帮扶企业为国源超市。

 扶贫工作开展以来,xx 同县扶贫工作队和乡村干部一起同吃同住,入户走访座谈,访贫问苦,帮助积极争取项目,为贫困群众工作做了许多实事好事,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一、仔细排查,确保精准识别。

 桥头村按照贫困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回头看”要求,严格按照“六个精准”的总体要求和“五进十出”工作法,在严格

 执行“十退出”标准的同时,充分考虑无房(危房)、重病、残疾、因病返贫、因灾、因学致贫、无劳动能力等困难家庭实际情况,按照村组干部会初选,“第一书记”和乡村干部走访,党员群众代表大会评议,紧紧抓住精准识别第一关,拟定贫困户名单公示等程序进行,所有程序环环相扣,对评议初的 57 户贫困户名单在村部显眼位置进行长期公示,并公布县扶贫办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

 二、依托项目,解决贫困户急需。

 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她排除万难,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实施了到户增收项目,落实项目资金 50 万元;实施整村推进项目,落实项目资金 86 万元;新修村组道路 4.5 公里,落实项目资金 120 万元;新建提水站一座,落实项目资金30 万,整修硬化大塘三口,落实项目资金 60 万元;新建生产桥 2 座,落实项目资金 30 万元。这些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除了积极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检查验收,我们还确定了农民义务监督员和义务养护员,确保项目质量和效果,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全村群众的一致好评。

 三、找准路子,发展特色产业。

 xx 同志带领村干部,配合驻村工作队和乡干部,深入开展调研,召开贫困户座谈会,让贫困户自己分析致贫原因,寻找脱贫措施,制定脱贫计划,在充分尊重贫困户意愿的基础上,科学确立了发展种养植业为主的脱贫致富的路子。一是 2015

 年年底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外地“致富能人”来村里流转土地 1000 余亩发展莲藕种植,使桥头村群众在获得土地租金的同时,通过带动贫困户就业增加收入,解决了扶贫异地搬迁户的生计问题,通过产业拉动,保证扶贫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如桥头村圣岗组贫困户杨运田,家有三口人,其本人体弱多病,妻子因家庭贫困改嫁他人,两个女儿都在上初三,家庭负担十分沉重。当莲藕基地落地桥头村时,杨运田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始终抱着几亩农田田不肯放松,汪书记通过反复与杨运田算经济账,他终于同意将自家土地流转出去。目前杨运田除了可以获得每亩 500 元的土地流转报酬,还可以通过在基地务工,获得每天 100 元的劳动报酬,年收入达 1 万元左右,同时还照顾了两个孩子,现在见到杨运田他很有信心的说:“我 2016 年就能脱贫了”!二是引导群众在发展养殖业做文章,引导贫困户和在外务工的成功人士返乡发展养殖业,目前全村养鸡 60万只,总收入 1500 万元,群众增收明显,尤其是有更多的贫困户通过养鸡脱贫致富。

 四、精神扶贫,重拾生活信心。

 俗话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对于贫困户的来说,他们的心理很脆弱,尤其是对于那些因残、因病致贫的贫困户来说,他们的心理更为脆弱,有些甚至于接近崩溃的边缘。为此 xx 同志在落实各项脱贫措施的时候十分注重对这类贫苦

 户的心理疏导,采取精神扶贫。该村朱圩组的贫困户袁江海,家有三口人,妻子因家庭贫困离家出走,母亲也偏瘫在床,一个 13 岁的孩子在小学就学,家里的住房也是“东边看日头、西边看月亮、遇上雨天无处藏身”,对于他来说,上有病重的老人,下有就学的儿童,压的他无法脱身,生活黯淡无光。采取袁江海在村内走动时,见人“不抬头、不说话”透露出深深的自卑。xx 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明白如果解决不好,袁江海很有可能走到社会的对立面。为此她同驻村工作队一起,经常到袁江海家帮助照顾卧床的母亲,同他讲解目前的扶贫政策,协调孩子的学校,让孩子安心学习。同时帮助袁江海落实了危房改造项目资金和动员亲戚帮助,建起来三间平房,又给袁江海介绍在村旁边的水泥零售店,帮助装卸水泥,他既能照顾卧床的母亲,又能挣钱保障孩子上学,现在袁江海走路腰板也硬了,见人也热情了,年内就能脱贫。

 目前汪书记正带领村“两委”班子继续按照制定的脱贫规划,同县扶贫工作队和乡干部一起,做细做实精准扶贫,确保一户一策落到实处,贫困户按时按质脱贫。今明两年,将重点实施两个项目,一是依托扶贫整村推进示范村项目,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二是实施扶贫移民搬迁项目,帮助贫困户搬离“穷根”,发展莲藕种植业和养殖业。

 【篇二】

 xx,女,汉族,湖北南漳人,1xx 年 6 月出生,大学本科学

 历,1980 年 12 月参加工作,1997 年 7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南漳县机关事务管理局党组成员。

 自县扶贫办组织实施脱贫攻坚工程以来,该同志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不断强化帮扶意识、健全工作机制、拓宽帮扶思路、落实帮扶项目、解决农村实际困难,在她的带领下,该局脱贫攻坚工程和扶贫工作队驻点帮扶工作扎实有序开展,有效的增加了贫困户收入,有力的改善了驻点村的集体经济。

 为了准确把握驻点村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她经常轻车简出,深入结对帮扶村南漳县城关镇洪河村调查研究,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研摸底工作,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在她的带领下,扶贫工作队通过入户走访、深入调查、了解村“两委”和党员群众代表意见,同时结合精准扶贫工作的要求和该村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三年工作规划,明确了工作目标,理清了发展思路,确定了帮扶措施。当她看到村里医疗设施落后的卫生室后,暗暗记在心头,多方协调为该村新建卫生室 4 间 120 平方米,目前已建成达标验收投入使用,切实解决了群众看病难、就医远的问题。针对该村五保户、低保户居住条件差的问题,她更是多方筹措资金新建五保户安居房 4 套 300 余平方米,目前已投入使用。她,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人,就是这样一个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的人,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强烈的使命感和服务群众的真

 感情,用实实在在的帮扶措施帮助困难群众,让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关怀。

 【篇三】

 一、克服种种困难,迅速进入角色 初到农村工作和生活,我确实遇到也克服了很多困难,从小在城市长大,不会生炉子,第一晚就被倒烟呛醒了,只能一边披着被子一边开着窗户走烟,过了几天终于学会封炉子又不小心被烫出三个大水泡;水管被冻住只能一滴滴接水节省着用;入户走访被狗追出院子吓得直哆嗦;晚上大队院里漆黑不敢一个人去厕所面对这一道道难题我没有气馁,不断给自己鼓劲打气,组织派我驻村扶贫是对我的信任与历练,说什么也要坚持下去,如今的我已经完全适应并融入到农村生活。之前一直在机关工作,跟群众接触较少,初到村里千头万绪,不知道该怎样开展帮扶工作,尤其是不知道怎样和基层老百姓打交道,我就虚心向基层干部群众请教农村工作的方式方法,积极学习扶贫惠农政策,主动要求村干部带我深入田间地头、坐到农家炕头,面对面、心贴心与百姓唠家常,努力和基层干部群众打成一片,较快适应了新岗位,进入了新角色。

 二、深入调查研究,制定有效的帮扶规划 为尽快掌握村里基本情况,我们工作队及时入户走访调研、与村民代表和党员代表座谈,认真倾听贫困群众的意愿,看

 他们有什么困难,想发展什么,想在哪个方面得到政策扶持,把贫困户的基本信息、致贫原因摸准摸实,一条条记录清楚,群众的所需所想就是我们努力的目标。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谋划出了《市妇联驻西湾堡村 2018 年帮扶计划》、《市妇联驻西湾堡村工作队三年帮扶规划》和《驻村帮扶工作的实践与思考》的调研报告。分年限、分步骤、有计划地制定出 16 条帮扶措施,确保帮扶帮到点子上,而不是一纸空文。进入 4 月就更加忙碌了,为了把动态管理服务工作做好做实,真正了解每一个贫困户的实际收入,我们抓紧时间挨家挨户走访贫困户,白天不在晚上找,打工不在电话问,赶上农忙时节,甚至顶着大太阳追到田间地头去帮贫困户测算收入。经过锲而不舍的入户走访,终于完成逐户逐月填写《贫困户月收入登记表》和《贫困户帮扶脱贫情况表》,经常加班到深夜,确保及时准确地录入系统,摸清收入情况心里才开始有底,为年底全村脱贫摘帽打下基础。

 三、解群众之所急,依靠政策拉动产业发展 西湾堡村背靠着大山,背风向阳,很少发生冻花冻果现象,得天独厚的小气候非常适合种植大杏扁、发展林下经济。目前的情况是,村里已打了 3 眼机井,地下主管道也已基本配套完成,就差引水上山使村中七道坡都得到有效浇灌。在我单位领导的支持下,我们工作队积极和水利、财政等有关部门多方协调争取,计划用三年时间,为村里建立蓄水池,铺

 设分支管道,今年至少使两道坡完成引水上山,浇灌面积增大了,才能带动林下种植业发展。要想使村民们的钱包鼓起来,还要紧紧抓住发展生产脱贫一批这根主线,结合怀安县支持特色产业发展相关文件精神,多次开会、入户、大喇叭广播,向每一位困难群众讲解产业扶贫政策,为了打破他们闭着眼睛种玉米、种啥是啥的固有思想,我带着村干部从种植马铃薯、张杂谷到养殖成年基础母肉牛,一项一项为大伙儿计算收益,只有让大伙儿看到实惠,才能从心里认识到政策的优势。经过挨家挨户统计汇总,制定出本村 2018 年特色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方案,力争通过产业帮扶达到带动贫困户脱贫的目标。

 四、发挥妇联优势,助力脱贫攻坚 看到村中患重病的贫困母亲常年饱受病痛折磨,整个家庭还要背负大额债务,我心情十分沉重,作为一名妇联人,本就是广大妇女的娘家人,暗自决心为她们做些什么。在第一书记的带领下,我积极和省妇基会、全国妇基会联系,争取到了全国妇基会贫困母亲一对一帮扶项目,为村里五位患重病的母亲成功申报了帮扶项目,使她们每人获得 5000 元救助资金,看到她们欣慰的笑容,我觉得自己的努力是值得的。近期,在走访入户过程中看到村中妇女席富花饱受宫颈癌折磨多年,我们又开始积极谋划,为她争取两癌救助项目,希望尽自己一份薄力帮助她减轻医疗费用支出,鼓励她以乐观

 的心态积极治疗,给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带来一些宽慰。

 为了进一步推进健康扶贫,我们工作队先后到市三附院、市妇幼保健院等多家市级公立医院联系义诊,计划在近期为全村村民举行一次细致、全面的义诊活动,本着无病早预防,有病早治疗的原则,使村民获得便捷的健康体检服务。

 扶贫还要扶志,关键是如何克服贫困妇女等、靠、要的思想。这就需要发挥好省级示范妇女儿童之家阵地作用,广泛宣传相关扶贫政策,开展各种活动帮助贫困妇女们树立自强、自信的观念,鼓励她们依靠自己,勤劳致富。经过前期培训,村中闲散妇女已基本掌握了手工编织技能,我们把编织产品推介到市妇女手工服务中心进行展销,力争帮助妇女足不出户就能实现灵活就业增收。

 短短两个月,真的感觉自己思想上得到提升,心灵上得到净化,能力上得到提高。从一开始听不懂当地村民在说什么,到现在自己也能说上几句此地话;从和村民说话怯生生,到现在进门就能坐床上拉家常,让他们感觉到亲切和真心,愿意和你说心里话。每当听到村里人说工作组这俩人没架子挺好处时,心里总是甜滋滋的。虽然工作队暂时只有我们两个女同志,但我们义无反顾地扛起了全部任务,遇到困难会及时想办法解决,而不是叫苦叫累抱怨连篇,上级安排的工作都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为迎接好省扶贫考核和第三方评估相

 关工作,乡、村干部真的尽心尽职早来晚走,和我们工作组一同对贫困户档案资料和村级档案逐一查漏补缺,完善细化,在他们身上学到了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也学到了大繁至简的工作方法。

 使命在肩,征程在望。我将以坚定的信心和饱满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为打赢这场战役贡献自己全部力量。

 【篇四】

 xx,男,汉族,xx 年出生于巫山县铜鼓镇葛家村,小学毕业后辍学外出务工,在福建漳州创办太尔科技有限公司并成功上市。在商海打拼的 xx 时刻不忘家乡发展,竭力捐资助学,为巫山脱贫攻坚作出积极贡献。

 “脱贫攻坚需要多方发力,作为一名从巫山走出去的企业家,我应该尽一份力!” 1990 年,小学毕业、年仅 13 岁的 xx 揣着奶奶借来的 50 元路费,离开家乡,跟着老乡前往海南打工。干过搬砖、扛钢筋、清理下水道的脏活累活,学过武术,当过武术教练,积累一定的人脉和经验后,与朋友一起创立太尔科技有限公司。2014 年,xx 率领太尔科技在新三板成功上市,成为骨传导声学领域第一股。

 回望外出打拼的轨迹,xx 无限感慨地说:“咱们巫山人吃得苦!”正式凭着这一股拼劲儿,xx 在福建漳州打拼成一片天地。

 作为从巫山走出去的企业家,他时刻关注家乡的发展。从通高速到建机场,从红叶节到全域旅游,从巫山脆李到农产品开发,家乡的每一点变化都让 xx 兴奋不已。2015 年,党中央作出扶贫开发部署后,xx 更关注家乡脱贫攻坚工作。2015年 10 月 17 日,在全国第二个扶贫日活动中,xx ...

篇四:帮扶先进个人事迹

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两 篇

 本文仅供参考

 扶贫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1 1

 他辞去红红火火的企业的法定代表不干,毅然选择当一个“三无”村的书记;他拿出 10 万元帮助贫困户盖新房,每年拿出几千元资助重症病人,资助困难户小孩的日常生活费用;他引导村民改变传统观念,采取现金入股+土地租赁入股+特困户基金入股的模式让 29 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入股现代农业合作社,29 户贫困户一年可增加经济收入 2 万多元……他就是**县**镇**村村支部书记**。

  一腔热血寄桑梓

  1971 年出生的**大专毕业后,便在家门口开了一个南货店,2019 年创办祥福机砖厂,任厂长及法人代表。由于管理得当,企业办得红红火火,他也从一个小商人成为了一个企业老板。但,他致富不忘穷苦人,他在创办祥福机砖厂时,首先想到的就是优先解决该村**等一批困难群众的就近就业问题。积极支持敬老事业,每逢八月中秋节、九九重阳节都会到**敬老院慰问老人,给老人们带去慰问品和爱心。他

 无私的奉献精神感染了**村村民,2019 年村委会换届选举,他被村民推选为村主任。为了不辜负村民的厚望,他毅然选择辞去福机砖厂法人代表的职务,把全部心血融入到村级的工作中。2019 年当选该村村支部书记。他在担任村委会主任和村支部书记期间,对工作认真负责,勤劳实干,充分解决了当地农民就业问题,热心助学,完善村级基础设施建设……

  “当时,要不是黄书记拿出 10 万元给我建房子,并出资资助我儿子上学,我就不可能建得起房子。我儿子也就没书可读了。现在好了,我儿子已经参加了工作,家里的房子也非常漂亮,我家在黄书记的帮扶下脱贫了。”**村 12 组的**高兴地说。

  经了解,2019 年,**家由于冰灾,房屋倒塌,全家人无处安身。**同志得知后,立即自己拿出资金 10 万余元帮助其盖建新房,并出资资助**小孩上学。

  “我们村原来的土路,现在全部变成了水泥路,我们乡下人现在也像城里人一样下雨天也不要穿雨鞋,而穿皮鞋了。真该感谢党的好政策和村委两班子。”该村 9 组组长刘德萍说。

 据了解,**在村任职期间带领两委班子投资 300 多万元硬化了该村 12 公里路,大大改善了村民的出行困难的问题,修筑了四口水塘和 3000 多米水渠。该村的良田再也不怕干旱了。

  致富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5 年前,当**工业园与**村比邻而建的时候,**就开始构思**农业经济转型的宏伟蓝图,他多方走访当地群众,认真倾听群众迫切需求,先后多次召开村民大会,引导村民改变传统观念,为农业经济的转型排除思想障碍。2019 年,**针对整个**村,制订了农业发展的远景规划,并请专业人员做出了设计方案。

  机遇总是垂青于有理想、有抱负、有准备的人。今年初,**江背组的几位在外打工的青壮年,瞄准杨宣旅游公路开工建设的契机,计划在江背种植几十亩金丝皇菊,这个想法与**制订的农业经济转型方案在某种程度上不谋而合。作为村支部书记的他,深深感受到传统农业经济无法带富**全体村民,特别是那些特困户、贫困户。面对村里年轻人的创业壮志,**感到由衷的高兴并予以全力支持。他与 8 位原始发起人迅速对接,与其中的 6 位党员促膝长谈,希望把这个项目打造成全村精准扶贫基地,一个**全体村民共同致富的平台,这个想法得到了 8 位原始发起人的一致同意。如何运营

 好该项目?**苦苦思索,最终采取了以下方式:资金模式:采取现金入股+土地租赁入股+特困户基金入股的模式,凡持**村户籍的村民才能入股,不接受任何外来资金,任何人不得控股,每户入股资金最高 20 万元无小限,土地每亩每年 600 元计租金,村民可以用占用的土地租金作为入股资金,所有村民都是在完全自愿的基础上入股。

  **同志认为:一个项目、一个平台要真正能够普惠全体村民,要让 29 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就必须对贫困户采取“造血”机制,让特困户分享产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红利。因此,**同志想方设法筹集了 20 万元资金,入股农村合作社,作为 29 户建档立卡特困户分红的本金。

  “我现在承包 20 亩金丝皇菊护理的事,合作社给我 700 元一亩,一年下来我单靠这个项目年收入就达 1 万多元,我家脱贫的日子指日可待了。”**村贫困户何火生说。

  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三个多月时间,建造完成一个 1000 多平方米农庄,打造上千米休闲步道,完成了 268 米长的观光长廊,建设了占地 20 亩拥有 12 台菊花烘干机的烘干房。去年金丝皇菊和水果玉米喜获丰收,仅金丝皇菊利润达 350 余万元,水果玉米种植利润 70 余万元,每年为村集体可带来 10 万元收入。村庄变美了,村民的腰包也鼓了起来。合作社去年年底将其中的 40 万元利润对入

 股村民进行了分红,最大股东分红达 2 万多元,29 户建档立卡特困户每户分红 1000 多元。

  发展的脚步从不停歇,2019 年**村启动二期融资入股,流转土地 1000 余亩,户外拓展基地于今年 5 月 1 日奠基,签约**县华仁堂药业有限公司投资 1000 万元建立药材基地,预计每年为村集体带来 5 万余元的收益。与此同时,村支部将附近工业园区零星“边角”地报批后建起板房,按每月 2500 元的价格出租给村民发展农家乐、超市等,每年可增加村级集体经济 3 万余元。

 扶贫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2 2

 20xx 年 7 月,XX 同志被选派到 XXX 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开展扶贫工作。该同志在 XX 乡党委、政府的具体领导下,在帮扶集团的统一指挥下,在 XX 村村支两委及全村贫困户的共同努力下,按照贫困村“建八有”、贫困户“解八难”的要求,切实打好“精准”扶贫牌,真心实意帮扶,踏踏实实工作,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一、掌握情况找准穷根.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滞后、贫困人口众多、群众增收困难,这就是脱贫前 XX 村的真实写照。为了确保扶贫工作有序进行,成立了由 XX 乡政府、XX 局、XX 局工作人员组成的驻村工作队,由 XX 同志担任工

 作队队长。工作队成立后,该同志迅速进入角色,采取措施开展工作:一是责任到人结对帮扶,确保每个贫困户都专人负责帮扶,其中 XX 同志帮扶贫困户 5 户 16 人;二是带领工作队对全村现状和 140 户贫困户开展走访摸排调查,找准制约 XX 村发展的瓶颈问题和每名贫困户致贫原因;三是召开由帮扶干部、乡村组干部和贫困户代表参加的专题会,汇总情况,分析问题,商讨对策,制定方案,为脱贫攻坚有序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因地制宜对症下药。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上级累计投入资金 1067 万元,该同志带领驻村工作队积极配合村支两委认真落实各项扶贫工作。在整村脱贫方面,实施整村推进项目 10 个,发展特色种植 1035 亩,新建硬化村组公路公里,建成新便民服务中心 1 个,设立饮水池 7 口,通过健全帮扶机制、落实社保政策,实现了整村脱贫。在贫困户脱贫方面,通过住房改造、医疗养老保障、技能培训、引导介绍就业、教育资助、安全饮水、环境整治、电网改造等措施,实现了贫困户“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此外,该同志积极筹集资金 10 万余元,为脱贫攻坚工作添砖加瓦。通过三年来的帮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主导产业基本形成,发展能力不断提高,收入显著增加,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三、抓好党建引领工作。该同志始终牢记“第一书记”党建工作职责,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一是定期召开党员代表大会,讲扶贫政策,学习脱贫文件,使党员在向群众宣传政策、落实措施、民主评议、质量监督等工作中发挥作用。二是组织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适时为农村党员上党课,重申党员意识,强化党员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三是加强支部班子建设,摸清村组干部和党员队伍现状,指导做好村组干部换届选举工作。四是指导村支两委建立工作台账,明确主体责任,妥善处理各种诉求,落实各项便民利民措施。五是开展警示教育,结合扶贫工作项目多资金大易发生违纪违法行为的特点,开展警示教育,引导树立廉洁自律意识。

  四、帮扶群众彰显风采。该同志认真落实驻村工作制度,在完成单位分管工作的同时,每月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村工作,通过召开院坝会、入户走访等形式,带头到贫困户家中了解情况,宣讲政策,商议脱贫举措,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村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工作由于施工时间晚,进度慢,工程建设滞后,该同志及时约谈项目负责人,要求既要保证工程如期完成,又要确保施工安全,在施工方和村支两委的共同努力下,村便民服务中心在 2016 年底建成投入使用。XX 作为产业带头人,承包了 300 多亩土地发展车厘子种植,一年可以解决 30 多户贫困户的就业问题,可由于技术不到

 位存活率较低,了解这一情况后该同志及时联系区农委相关技术人员多次到现场提供技术指导。XX 的孙女在 XX 城区上学,由于助学补助申报材料未按时上交,2015 至 2016 学年都没能享受到助学补助,得知情况后该同志及时向乡党委政府提出申请,从乡扶贫专项资金中拿出一笔钱作为助学补助,自己又添加 500 元一并送到了 XX 手上,并在 2017 年 2月陪同到学校准时上交材料,落实了助学手续。

  该同志将继续秉持精准扶贫工作理念,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打赢脱贫攻坚战。

篇五:帮扶先进个人事迹

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范文

 扶贫先进个人事迹材料一

 1.“一把手”退休返乡 痴情“巡山传艺” 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是湖北 28 个国家级连片贫困县市之一。牛庄乡平均海拔 1540 米,曾经是五峰最偏远最贫困的乡。“吃粮靠供应,用钱靠贷款,穿衣靠救济。”在这片高寒山区,农民世世代代都在与贫困作斗争。

 而现在,一栋栋新房掩映在树林间,通村公路绕山蜿蜒,村民们在大山中种植中药材和蔬菜。“2015 年,全乡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7508元,比 20 年前增长了近 5 倍。”牛庄乡党委书记肖永奎深情地说,“牛庄人民能基本脱贫,得感谢罗官章,是他帮我们打下了产业基础。” 年近八旬的罗官章,拥有 60 年党龄,在牛庄乡当了 13 年“一把手”。当年,他带领群众开山辟路,“划旱船修电站”,创造了闻名湖北省的“牛庄精神”,获得湖北省劳模称号。1997 年,他从五峰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位置上退休。“在任上的那些年,我们解决了乡亲们的‘粮袋子’,始终没有解决乡亲们的‘钱袋子’。老百姓吃饱了,荷包是瘪的。”回顾起退休返乡之前的工作,罗官章如是说。多年来,罗官章始终对乡亲们存有这种“亏欠”感。

 回乡多年来,罗官章不顾年迈和身患多种疾病,痴情“巡山传艺”,始终都在为乡亲们“脱(穷)帽子”奔波。“不让乡亲们的荷包里有钱,死了也闭

 不上眼”。退休后,罗官章放着县城房子不住,毅然返回老家住木板房,引导农民转观念、学技术、闯市场、调结构,先后尝试了 10 多种药材、烟叶和蔬菜的种植。经过乡里推广,最终形成了烟叶、药材、蔬菜三个支柱产业。

 牛庄村村民朱坤说:“是罗老那双像松树皮一样的双手,帮助我们搬走了贫困这座大山。” 罗官章(中)与人讨论精准扶贫问题。

 图片来源:湖北文明办 2.“取经”处处碰壁 百折不挠爆发“牛脾气” 牛庄乡山里中药材品种繁多,最出名的就是乌天麻,但野生的产量很低。天麻的人工栽培,难在突破有性繁殖这一关,如果攻克了天麻有性繁殖栽培技术,就能带动群众大面积种植,就掌握了致富的“金钥匙”。罗官章找到他儿时朋友、从陕西地质调查队退休回乡的工程师陈孔焕,讨论天麻栽培。经过彻夜长谈,他们达成一致目标,利用退休后的“黄金十年”,干好一件事:为群众找一条脱贫的出路,一条致富的门路。

 1998 年春节刚过,积雪未化。罗官章和陈孔焕怀揣 15000 元钱,前往陕西、山西等地学习天麻种植技术。然而,“取经”路上一路坎坷,不是被索要高昂转让费,就是对方对关键技术三缄其口。“别处能繁殖成功,牛庄也能行。”罗官章一股“牛脾气”爆发,决定在自家搞天麻有性繁殖试验。

 第一年,失败。四五月天麻开花季节,罗官章和陈孔焕日夜守着,生怕错过天麻授粉期,但最后还是没结出天麻种子。

 第二年,再次失败。他们将萌发菌母菌涂抹在树叶上,覆盖到林间的枯枝层及表层土壤中进行培育,在埋入地下第 7 天后,获得了足够的萌发菌。而天麻生长周期中离不开的密环菌,却因为杂菌侵噬,仍然没有培育成功。

 第三年,终于成功了。这次他们不断调整木屑、麦麸等 5 种原料的比例,加强技术环节的温度、湿度控制。2000 年 5 月,罗官章终于在冰冻期长达 4 个月的高山上,收获了天麻有性繁殖的第一粒种子。

 为了这粒种子,罗官章和陈孔焕进行了 100 多次试验,锯掉的菌材堆成山,观察记录整整写了 3 大本。为了这粒种子,罗官章在切割菌材时,因杂木突然扭滑,两个手指被锯掉。“锯掉的两个手指头落进一大堆锯末,找了半天没找到。”谈起这事,罗官章的老伴李传春眼圈红了,“如果住在县城,就不会这把年纪还弄丢了手指头。” 得到第一粒种子后,罗官章将其播在密环菌材上,通过密环菌提供营养,生长为 42 颗栽培种。次年,罗官章将 25 平方米试验田扩大至 46 平方米,收获的天麻卖了 5 万多元。第一批跟着他种天麻的 10 多个贫困户,每户增收超 10 万元,成为轰动当地的新闻。后来经过推广,牛庄乡天麻种植面积从最初的 220 平方米发展到 1.68 万平方米,增收人民币 1.8亿元。

 3.赔钱不变信念 带领乡亲撞开“致富门” 罗官章曾经在产业扶贫路上,遭遇了一次失败。2000 年 8 月底的一天,罗官章的小院里突然变成了蔬菜市场。几十户农民把卖不出去的萝卜拖到他家,要他包销。原来,罗官章在一次考察中发现,白玉春萝卜是反季节蔬菜栽培的理想品种。于是,他引进种子,在牛庄村一组 116 户中推广种植了 196 亩。不料市场行情大变,当年的收购价格只有 0.05 元/斤。为了不让农户受损失,罗官章毅然拿出 1.5 万元补贴给村民。

 虽然“栽了跟头赔了钱”,但罗官章坚定地认为,产业,才是脱贫的“造血机”,高山蔬菜非搞不可。第二年,他吸取教训,组织村民成立专业合作社,与大批发市场签订销售合同,终于打开了销路。白玉春萝卜也从牛庄村种到了附近的凌云村、沙河村、松木坪村、横茅湖村、九里坪村,种植面积超过 8000 亩,农民增收 2000 多万元。

 19 年来,罗官章带领村民先后试种过香菌、白肋烟、中药材、蔬菜、魔芋、百合等品种,还尝试养猪、养羊、养鸡和特种养殖。家在他对面的村民朱坤说:“从罗老回乡起,他就没闲过,不是在种什么,就是在养什么。” 不愁吃不愁穿,月月还有工资拿,罗官章在折腾什么? 他以不变的信念,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奋力撞开“一扇大门”,为拔掉穷根铺垫一条产业路。耄耋之年的罗官章,帮助山区群众搬走了贫困的大

 山,也实现了他“热爱山区,扎根高山,立志带领群众改变穷困面貌”的誓言。正如他在日记中所写:牛庄人民需要我们,我们的战斗岗位在牛庄,我们要做牛庄人民的“牛”。

 扶贫先进个人事迹材料二

 近日,金阳县委组织部在全县开展驻村第一书记述职交流会,遴选“凉山州帮扶工作先进个人典型事例”。我校驻新寨子村第一书记袁成扶贫事迹入选“凉山州帮扶工作先进个人典型事例”,全县 150 名第一书记共3 人入选。

 自驻村帮扶开展精准扶贫以来,第一书记袁成带领该村群众积极投入到脱贫攻坚当中,他针对村无产业、无集体经济、饮水难、通讯难、用电难、卫生状况差等现状,组织村民实施核桃花椒特色产业发展,通过“借猪还猪,借鸡还鸡”扶持村集体经济,开展村小学援建改造、村党支部活动室升级改造、人畜安全饮水工程、板凳工程、修建公用厕所、修建垃圾池、修建通讯基站、开展农用电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移风易俗项目,不断加大村上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力度。目前新寨子村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农户居住条件明显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新寨子村规划于 2018 年脱贫摘帽,2020 年迈入小康,时间紧,任务重,第一书记袁成以西南石油大学的对口帮扶思路和方案为指导,结合第一书记工作职责,因地制宜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围绕贫困村脱贫摘帽“七有一低”标准,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四好”目标,袁成还致力于当好群众“五

 员”书记(基层党建指导员、政策法规宣传员、发展致富引航员、服务群众勤务员、上下协调联络员)。

 在开展“决战贫困·党员在行动”活动中,袁成提出“5+1”创新党员帮扶模式,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在开展“两学一做”活动中,袁成带领全体党员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新寨子村被金阳县评为“两学一做”示范村。近期在新寨子村党员群众中大力实施培训提能工程,开办了农民夜校。

 新寨子村位于金阳县天地坝镇北边,距县城 20 公里,平均海拔 2400 米,属高寒山区彝族聚居贫困村,自然条件差,土地资源贫瘠,基础设施脆弱,居住环境较差。辖 4 个村民小组,有 154 户 688 人,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 31 户 153 人。

 2016 年驻村书记帮扶典型事迹材料二:

 20xx 年 4 月 10 日,崇左市公安局黎源同志派驻凭祥市上石镇油隘村担任第一书记,开展扶贫攻坚工作。驻村工作以来,第一书记深入村屯调研、帮扶,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现将第一书记驻村以来的先进事迹例举如下:

 一、 深入村屯开展调查研究,全面体察民情 第一书记驻村工作后,首先通过村干了解油隘村的基本情况和村中比较贫困的农户情况。在村干的带领下,用了 3 个星期的时间对村中 12 个

 屯的贫困户、五保户、困难党员户、村干部、致富能手户和本村学习、驻军、派出所等单位进行走访,并到叫册互市点了解了互市点的一些基本情况,熟悉了本村各个屯的具体位置和本村的具体民俗习惯及农民的基本生活条件。第一书记除回崇左或凭祥向领导汇报工作外,坚持每日必到村屯开展工作,双休日经常都在村里开展工作,把上级组织部门对第一书记驻村的 6 个 100%要求做到位。

 二、 倾听群众心声,为群众排忧解难 1、到村委工作的第一天,村团支部书记就反映油隘村那浦屯的水利渠道因大量降雨已被洪水冲垮,致使那浦屯下游的村民农田不能灌溉,无法进行春耕,如果不及时把水利渠道维修好,过了春耕的最佳时期,秧苗很难成活。因事情比较紧急,向相关部门汇报情况后,第二天第一书记自己出资到凭祥市购买了 16 条内孔 20cm 的水管,还请了凭祥市交警大队的车辆把水管运送到田头,并安排该屯村民小组长组织群众立即对被毁坏的水利渠道进行临时的维修。因维修及时,水利渠道水路恢复畅通,保证了村民的灌溉用水供应,顺利进行春耕生产,此举得到了群众的赞誉。

 2、第一书记在到礼那屯进行走访调研时,礼那屯的村民反映屯内的道路现状很差,特别是下雨天的时候,车辆根本无法进入,村民行走也比较困难,黎源书记得知这个信息后,立即组织村小组长和村民代表召开了屯内的小型会议,决定通过一事一议的方法由村民集资投工投劳对屯

 内的道路进行硬化,并拟定在施工时联系后盾单位进行资金或原材料的投入,得到了村民们的拥护。目前该项目已在村民中进行筹集资金。

 3、叫册屯是油隘村离越南边境最近的一个屯,只有几百米的距离,村民饮用的水源都来自越南境内上游的一条小河,第一书记通过走访村民了解到村民们都很希望能够饮用上安全、卫生的水源。为此,第一书记协同镇党委书记和市扶贫办的领导深入叫册屯实地进行了多次的调研,并召开了屯内的过半村民的会议,镇领导和市扶贫办的领导当场拟定联系油隘村的各挂点单位投入资金在叫册屯修建一座可供全村饮水的水井,并把屯内的道路进行硬化,美化叫册屯的屯容屯貌,此举也得到了村民们的高度赞誉。

 三、 走访农户,解决矛盾纠纷,排除不安定隐患 1、在油隘村开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工作时,在公告贫困人口名单后,因谣言的原因(民间谣传列入贫困人口后每月每人可领很多现金补贴),未列入贫困人口的群众就到村委、镇政府、市信访办反映情况。期间,每日到村委和镇政府反映问题的群众过百人,最多时达到 200 多人,造成了不安定的隐患。问题发生后,第一书记每日坚持在村委、镇政府或凭祥市信访办对反映情况的群众做思想工作,给群众答疑解惑,并在镇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下,不分双休日,冒着酷暑连续几个星期下到村屯逐户进行入户调查、宣传,期间第一书记走访了油隘村 12 个屯所有的农户,并进行了登记造册。经过走访和

 宣传,现在村民们情绪比较稳定,已经没有到村委或镇政府反映情况的现象,排除了不安定的隐患,为下一步扶贫开发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2、礼那屯有位村民把自己家的山头承包给外地老板进行药材的种植,应老板的要求,修建一条可供车辆行走的道路,该村民在修建道路时,因未和本屯的村民协调好,就把路修过其他村民的山地,毁坏 50 多株树木,并在修路开挖土方时有大量的山石滑落山脚村民的农田,影响了其他村民的耕种,此事引起了村民们的不满,经自行协商无果后,村民们就到村委找到了第一书记解决这个难题,并表示如果不能得到妥善的处理,就准备用暴力进行解决。第一书记在听了村民们的讲述后,次日顶着烈日就召集了村干和当事人各方到现场进行了实地的调查,发现村民们所说的情况基本属实,当即对把山地承包给外地老板的村民做了细致的思想工作和法律宣讲,该村民经第一书记动员后,当即表示愿意进行赔偿和恢复被损坏的农田,之后第一书记又和村民们说明了修建道路对村民们今后进山进行耕种和运输农作物时的便利之处,村民们听了第一书记的劝说后也当即表示接受这次调解,只要能恢复农田的耕作,只需要适当的赔偿即可。得到各方当事人的认可后,第一书记就组织各方到村委签订了调解协议,并握手言和,使得此次村民纠纷得到了妥善的处理,避免了更加恶性事件的发生。

 四、传递政府关怀,警民结对全力帮扶贫困户

 第一书记本人认为,此次组织干部驻村扶贫攻坚的初衷,既是体察民情、帮扶贫困人口脱贫的一项措施,又是传递政府温暖和关怀、密切干群关系的一种方式。干部不能脱离群众,干部要帮助群众,干部要把自己的关怀传递给群众,让群众体会到温暖,感觉到希望。在深刻理解此次驻村活动意义的基础上,第一书记基本天天下村走家串户,特困户则询问疾苦,致富户则倾听经验,有脱贫意愿的农户则帮忙筹划,让村中的农户都感觉到政府对他们的关心,使他们形成“政府并没有忘记我们”的认知,这种认知就是一种精神上的鼓励,让群众觉得,政府尊重他们的愿望,政府会全力帮助他们脱贫致富,从而增加了他们对自己脱贫计划的信心。

 第一书记通过和入农户走访和谈心后,在本村 12 个屯中选出 23 户有劳动能力和致富意愿的农户进行全面的帮扶,并联系后盾单位崇左市公安局的各个党支部对这 23 户农户进行结对帮扶。崇左市公安局各党支部在深入到结对农户家中了解家庭情况后,根据各个农户的具体情况分别制定了帮扶计划,并投入了适当的致富启动资金或物资,使得各农户致富的思路得到了开阔,提升了农户致富的信心和能力。

 扶贫先进个人事迹材料三

 “村...

篇六:帮扶先进个人事迹

个人先进事迹 汇编 0 10 篇

  【篇一】

 20XX 年初根据省委、省政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工作安排,省人民防空办公室担负挂钩经济薄弱村涟水县南集镇新合村帮扶任务。4 月底,在办机关工作的祝伟同志告别妻子和三岁的儿子,主动到新合村开展帮扶工作,勇担扶贫使命,成为省委驻涟水县帮扶工作队一员,担任南集镇副镇长、新合村第一书记。农村出身的祝伟同志再次融入农村,身份不同,使命不同,他始终以村为家,扑下身子,摸实情、重实干,积极展现作为,真心实意为群众谋福祉,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用辛勤汗水助力新合发展,贏得了全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高度认可和广泛赞誉。

 深入调研走访,理清帮扶思路制定帮扶计划 新合村地处渠北经济薄弱片区,资源相对匮乏,产业单一,村民长年以务农为主,生活贫困。驻村伊始,在走访低收入农户调研村基础设施过程中,看到不少困难家庭破败的院落,窘迫的生活,村部房屋外立面脱落,厕所破败不堪,村主干道雨天积水严重的现状,祝伟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善新合村的贫困落后面貌,带领村民一同脱贫奔小康。

 因为语言不通、从省直机关到农村工作模式变化大、村情民意不了解等原因,祝伟一时陷入了困境,不知道村上工作如何开展,非常焦虑,压力非常大。多年的工作经验告诉他,针对村上的实际情况,

 必须将工作着力点首先放在深入走访调研和掌握村情民意上。带领村委同志一同入户,逐步克服了语言障碍。通过广泛听取镇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意见建议,深入低收入农户和田间地头实地走访查看,现场观摩上届工作队优秀帮扶成果,参加产业项目经验交流活动,学习脱贫攻坚方针政策等形式,快速利用一个月时间拟定了新合村帮扶工作的整体思路。本着精打细算、量力而行,成效显著,惠及村集体和低收入农户的原则,提出了“一建设一投资两协助”的产业帮扶计划。

 狠抓村党组织建设,为脱贫攻坚提供组织保障 要想富,靠支部。作为帮扶村“第一书记”,首要任务就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村党员和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村两委会议、精准扶贫专项会议等,凝聚共识,鼓励广大党员争当脱贫攻坚排头兵。祝伟带领 40 多名党员群众代表赴黄花塘新四军纪念馆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主题教育活动,穿插党员集体宣誓、现场讲党课等活动。为调动全村党员干部工作积极性,投入工作经费连续两年为村两委班子 11 名委员购买保额 50 万元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带领村组干部和种植大户到南京农业大学、兰考杂交构树扶贫基地、华西村等地培训学习,帮助他们开拓视野,掌握脱贫一技之长。

 祝伟带领村党支部一班人认真落实支部“三会一课”,切实组织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及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活动。督促不在岗委员按时到岗工作,推荐在外务工的 80 后优秀党员回村担任支部副

 书记,着实为老龄化较为严重的村委班子增添了年轻血液,为支部开展各项工作储备了人才。

 产业帮扶,确保村集体增收低收入农户致富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新合村是传统的农业村,村民经济主要依靠小麦、玉米、水稻等传统作物,经济作物品种少,没有市场竞争力。人们都说发展难,选准产业难上加难。驻村前不久,为补齐村集体经济短板,村里争取200 万元省扶持资金,流转了 800 多亩土地,种植稻麦却收效甚微。根据村流转后的土地具有地势较高,供水不便,但交通相对便利等特点,祝伟和镇村负责同志、群众代表等多次考察研判后,最终决定发展稀有食用菌——羊肚菌种植产业来增加收入。在省人防办领导的支持和综合处孙一明处长的指导下,利用包括帮扶资金在内的 200 万元资金成功实施了羊肚菌富民壮村产业项目,每年为村集体带来 5%的保底收益,并带动 20 余名低收入农户就业,项目入选全省“五方挂钩”会议示范观摩项目,成为涟水县产业扶贫示范项目,受到省市县领导多次视察。

 在羊肚菌富民壮村产业项目成功的基础上,祝伟引导镇村干部继续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利用 100 万元帮扶资金撬动了 760 万元涉农资金,促成了一项全县产业富民项目——新合草菇食用菌基地项目,该基地集草菇育种、种植、加工于一体,对项目经营主体实行先交租金后使用的原则,保证了项目的持续稳定性。项目每年将省人防办帮扶资金 100 万元的 6%和其他投入资金 600 万元的 3%(即 18 万元,作

 为项目承建地管理费)拨付给新合村作为村集体收入,即每年为村集体增收 24 万元,同时可提供 30 人以上的常年务工岗位,帮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缓解“留守”现象。为合理利用帮扶资金,避免“所有鸡蛋放一个篮子里”的危险,还投资了涟水正邦高效养猪项目,借助正邦集团国家龙头企业经营状况良好、收益稳定等特点,每年为村集体带来投资额 9%的收益;协助镇村做好优质稻麦农场项目和乡镇五彩果蔬项目,通过多种形式的土地流转、资金入股,村民获得流转费和劳动报酬双重收入,村集体取得租金、土地管理费和整理溢出土地流转费收入,实现“双赢”。

 健康帮扶守护百姓安康,补上脱贫路上最大短板 因病致贫是新合村许多贫困户的致贫原因。祝伟在涟水帮扶工作中紧盯低收入群体和患病困难户,实施精准帮扶。办领导每次前往新合村检查指导工作时,均叮嘱他要关心关爱患病群众,在物资和精神上给予帮助。祝伟与工作队员利用各后方单位“慈善一日捐”资助的100 多万元资金引进“福村宝”村级医疗互助项目,把建档立卡户纳入帮扶对象,对生病住院自费超过 1500 元以上的进行二次报销。

 今年 65 岁的村民羊子成得了脑动脉瘤和慢性肝炎肝硬化,在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做了颈动脉及颅内血管手术花去 6 万多元,医院医保报销后,在村级医疗互助项目中又报销了 12300 元,实际自费仅1500 多元,极大减轻了家庭负担。“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感谢省委帮扶工作队和省人防办的关心和资助,要不然这病咱也看不起啊!”羊子成逢人便说。患胰腺癌前后化疗了 6 次的村民吴军也收到

 了 7700 多块钱的二次报销。“起初真的不敢相信,哪有这种好事。我自己行动不便,我化疗多次的材料特别多,祝书记特别耐心的跟我讲解所需材料,一页一页帮我翻阅住院证明之类的,还一一拍照,真是令我感动”吴军说。2019 年新合村有 19 人次从中受益,报销资金达 38070 元,很好地缓解了因病致贫问题。

 依托工作队牵头组织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救治”活动,为村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李子乐提供免费复诊,给出最新的康复方案。为改善村医务室硬件设施,联系省人防办王前锋主任将装修置换后尚能使用的桌椅、床铺等装配到村医务室,剩余部分无偿捐赠给有需要的困难家庭。

 心系贫困群众,努力办实事解民忧 祝伟坚持日常定期不定期走访各建档立卡户,查看每户脱贫情况。向国家妇女基金会争取 25 份价值 200 元,包含生活用品的“母亲邮包”发放给村困难家庭母亲。联系省儿基会将 3 名困难家庭小学生列入“音乐种子”慈善助学活动,每年给予 1200 元助学金。经与省级机关第一幼儿园联系争取,向村2名初中困难学生争取600元助学金。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及国家扶贫日期间向贫困户、生活困难党员群众送去大米、食用油等慰问品,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实际困难,激励他们坚定信心,战胜困难。

 坚持扶贫先“扶志”,引导贫困户由“要我脱贫”变“我要脱贫”,激发内生动力,村部文化墙上张贴扶贫海报、发放脱贫宣传资料千余份,宣传脱贫致富政策技能等。鼓励引导贫困群众更多地“走

 出去”,借助县“阳光扶贫超市”就业服务平台和村部就业保障自助终端机,了解最新岗位需求,介绍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进城务工。祝伟在落实各项脱贫措施的同时,十分注重对贫困户的心理疏导,进行精神帮扶。该村贫困户朱国海妻子患尿毒症,没有劳动能力,三个儿子都在上学,家庭负担沉重。祝伟经常到朱国海家,同他讲解目前的扶贫政策,介绍他到村食用菌基地务工,贴补家用的同时还能照顾妻儿,鼓励他树立生活的信心,帮助他解决医疗和孩子上学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协调各方面资源给予救济。

 做好工作队联动项目 打造最强帮扶队伍 在做好新合村帮扶工作的同时,抱着“我为队伍做贡献,队伍因我而精彩”的信念,祝伟始终不忘自身代表省人防办形象,积极投身工作队各项公共内部事务、联动项目实施和全队帮扶工作宣传报道中。做好工作队分布式光伏、劳动技能培训、“安东米富”帮扶品牌产业链、健康扶贫 4 张“名片”宣传报道工作。先后带领 8 批次 61 名涟水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到南京儿童医院检查治疗,接受手术。多次到南京、淮安等地参加农展会,推介工作队帮扶品牌“安东米富”系列农产品。配合开展厨师、月嫂、家政等劳动技能培训。作为工作队宣传组成员,定期书写工作例会通讯报道,编辑每月简报,起草各类工作总结和汇报材料等。辛勤的工作得到了工作队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认可,被评为优秀帮扶工作队员。在全体工作队员的共同努力下,2019 年度全省脱贫攻坚工作会议在涟水召开,充分肯定了省委驻涟水县帮扶工作队的工作实绩。

 “你们省人防来了以后啊,新合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68 岁的老支书 XX 指着新村部感慨地对祝伟说,“你刚来的时候,这村部房子年久失修,还经常漏雨,现在升级了村民更乐意来村部玩耍了。有了新广场、健身器材,干完活,那帮媳妇、姑娘的,就爱在那耍广场舞……” “你们给咱村上建设了两个致富的食用菌基地、捐赠桌椅、给上学的孩子们捐助学金、慰问帮助贫困群众、给住院的村民再次报销费用,大事小事,哪个不说咱省人防的好……” 【篇二】

 在县委、县政府和局机关的正确领导下,在镇、村党委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全身心投入驻村帮扶工作,积极做好帮扶指导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一、村的基本情况 1、人口及耕地情况:全村共 12 个合作社,农户 467 户(其中:五保户 8 户、低保户 22 户、建档立卡贫困户 113 户)农村人口 163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294 人、残疾人 63 人、中职、高职在校学生9人)贫困发生率18.26%,平均每年劳务输出劳动力人数381人、耕地面积 1494.2 亩,其中:田面积 543 亩,土面积 951.2 亩,人均纯收入 2763 元。

 2、组织建设情况:村级活动场所现已建成,电视、书屋配置到位并正常使用,村支部成员 3 名,其中一名支部书记、两名支部委员、村委会成员 3 名,其中村主任、会计各一名,全村党员共有 28 人,

 在家党员 9 人,党员平均年龄为 52 岁,其中 60 岁以上 3 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 3 人。

 二、工作开展情况 1、20xx 年起,驻村工作及村党委日常工作增加签到制度、会前学习制度、工作制度及请销假制度。

 2、深入基层,走社入户,摸清家底,制定计划,我与村干部积极到村走访,多方面了解民意,结合农户缺技术的特点,向单位申请,将种养殖技术书籍 300 余册送到农户手中。20xx 年新增养殖大户 7户,其中养猪规模 70 头以上的 4 户,养羊 200 只以上的 2 户,养牛30 头以上的 1 户,带动农户 50 户,今年计划脱贫的不低于 xx 户。

 3、结对帮扶,精准脱贫。20xx 年,通过我局协调企业,为村 113户贫困户送化肥 20 吨,争取资金 24000 元,对部分有剩余劳动力的家庭积极联系进行就业培训、外出务工等,为多方面脱贫奠定基础。

 4、访问贫困,雪中送炭,积极开展访贫问苦活动。

 1)20xx 年 2 月 xx 日,我局对村里 5 户特困户、2 名老党员、1名离职村干部进行走访慰问; 2)20xx 年 7 月 1 日,我局慰问特困户 13 户; 3)20xx 年 9 月 24 日,对村上具体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确立了精准扶贫方向; 5)20xx 年 12 月,我局向上争取到 20 万资金用于 5、6 社堰塘修建。

 6)20xx 年 12 月,通过书面汇报,我局对村贫困户、特困户、留守儿童、空穴老人集中慰问。

 5、狠抓“六联机制”建设,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一是协助村两委巩固农村垃圾专项治理成果,建立长效机制;二是扎实推进“六联机制”建设,强化村民自治,认真开展评比活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三是帮助解决群众反映的其他问题,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6、改善人居环境,县投资促进局联合市安监局等部门积极向上争取省级污水处理项目,投入资金 28 万元,目前主体已基本完工。为营造整洁良好的村环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存在的问题 1、全村共 12 个合作社,除 3 社道路已建修外,其余 11 个社道路 7000 米全部是土泥路。

 2、全村无幼儿园及学校。

 3、水渠、提灌设施年久失修,全部老化,已多年未使用,饮水困难。

 4、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产业单一,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农民增收困难。

 5、电压器老化,容量低,用电困难。

 四、下步打算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村民自筹、在外成功人士募捐等方式,计划新建村社道路 5.6 公里,解决 434 户农

 户交通运输问题;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将 1 社堰塘进行扩建整治,更换变压器两台,保证照明用电,解决变压器老化容量太小等问题,改善旱片死角所涉及的 8 个社,计划整治水渠 1800 米。

 2、邀请种养殖专家勘察地形地貌,寻找适合该村的农业生产,通过集中授课培训的方式,使村民能够从产业上增收,达到致富目的。

 3、开展技能培训,帮助贫困家庭剩余劳动力参加技能培训并转移就业,发动群众互带外出务工。

 总之,扶贫开发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村民学会了更多的生存技能才能真真正正的对得起领导及村民对我的信任。

 【篇三】

 2017 年 6 月,我从区司法局下派到南美乡南华村驻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任驻村工作队长;2018 年,我继续留任南华村驻村工作队,任工作队长、第一记。驻村以来,我密...

篇七:帮扶先进个人事迹

秀帮扶干部先进事迹材料

  ××, 中共党员, 县财政局中层干部。

 20xx 年开始参加驻村帮扶工作,先后任孙楼镇陈楼村“千名干部下基层、 百村帮带促民营” 工作组组长、 华山镇“结对共建” 工作队队长、 师寨镇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工作队队长。

 他响应县委号召, 毅然放弃较为舒适的机关生活, 勇于向自我挑战, 扎实工作在农村一线, 把每一个联系点都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 ” ,投入的不光是精力和时间, 更有那数不清的心血和感情, 在后进村帮扶、科学发展观教育、 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所在村的群众向上级领导写信和送旗匾累计 30 多次, 他连续两年被县委评为“优秀帮扶干部” , 20xx 年被县委、 县政府记三等功。

  孙楼镇:

 妻子的心声有怨有爱

 20xx 年初, ××积极报名参加县委开展的“百村帮带” 活动, 被选派到孙楼镇陈楼村开展帮扶工作。

 他组织成立了陈楼村木业商会、 养羊协会、 果业协会, 引进财政帮扶资金, 组织劳务输出, 陈楼村当年板皮加工企业新发展 20 多家, 全村工业实现税收 200 多万元, 比上年增加 130多万元。

 他发挥业务特长, 对于零星工商税收, 协调镇、 村与税务部门合理确定全村每月 1. 5 万元缴税定额, 由村扎口组织上缴, 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纳税环境。

 积极协调后方单位和相关单位为陈楼村捐款捐物, 资助贫困户改善生产、 生活条件, 资助贫困学生上学读书; 引进财政帮扶资金, 修缮了陈楼村委会办公室和陈楼小学危房, 加固了陈楼旧桥。

 在组织好陈楼村富余劳动力在本村企业就业的同时, 扩大对外劳务

  输出规模,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将 53 名陈楼青年农民分三批送往上海、广州、 昆山、 海门等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务工。《新华日报》、《江苏经济报》、《徐州日报》 等 10 多家新闻媒体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

  他的妻子张晶告诉笔者: 我原以为下村帮助工作, 就是走走看看, 浮光掠影地干点工作就回家, ××终于有时间顾家了。

 可他进驻陈楼村后工作的紧张和繁忙, 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料。

 从他下乡 以后, 回家的次数都能数得清。

 我虽说是一名下岗职工, 平时忙于家务, 对县里的大事了解相对少些, 但我觉得凡事不能仅考虑小家庭、 亲属小群体的利益, 得长远地想。

 ××几个月就帮助陈楼村投产 4 户规模工业企业, 新上木材加工户几十家, 向南通输送劳动力十几人, 干的是大事, 我一文秘杂烩网定支持。

 ××在财政局上班时, 每月的手机费也就是二三十块钱, 现在哪月都得二三百元。

 他进城联系业务, 经常带着陈楼村的干部群众到家来, 我向来是笑脸相迎, 好饭好菜招待, 从来没烦过。

 说不疼钱那是假的, 俺家经济也不宽裕, 可××干的是大事业, 我不能拖后腿。

 那年“五· 一” 节我去孙楼看他, 捎去 500 元钱让他买几件替换衣服, 这钱竟然被他请人刷写了“全民创业” 的墙字标语, 最后还是我买了衣服给他送去。

 我最高兴的时候, 就是他为了便于木材加工户之间的合作和信息资源整合, 协调成立××县工商联陈楼村木业商会, 专门邀请了县小凤凰剧团助兴演出, 县电视台也播放了, 我一看电视里群众人山人海地在看戏, ××喜得合不拢嘴, 我觉得自己操心也值得!

  华山镇:

 群众历数他的“功德”

  20xx 年春, ××担任队长带领四名队员进驻华山镇, 开展对后胡楼、大程庄、 赵屯三个村的“结对共建” 帮扶活动。

 后胡楼村村委会主任杜尔营告诉笔者, 华山工作队在全县率先申报成立了工作队临时党支部, 工作队员统一佩带党徽、 持帮扶监督卡上岗,增加了 帮扶工作的透明度, 提高了帮扶工作效率, 密切了 党群、 干群关系。

 针对三个村“两委” 班子不够协调、 办公条件差的状况, 工作队多次组织召开村“两委” 班子会议, 沟通思想, 化解矛盾, 帮助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在全县率先推行党务公开制度, 加强“双强型” 村干部队伍建设, 建议镇党委在村干部中启用致富能人, 增强了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筹集资金 1. 5 万元, 为 3 个进驻村在全县帮扶村中率先建起了规范化的党建活动室, 分别制作上墙了包括 36 项规章制度的四块大型标牌, 为村党员提供了长期的学习、 活动之“家” 。

  后胡楼小学副校长胡永明介绍, 华山工作队为了改善村民的生产、 生活条件, 向省、 市申报争取项目资金 30 万元, 为大程庄、 后胡楼两村修铺长达 6 公里、 惠及万名群众的村内道路, 从根本上解决了两村多年存在的走路难、 运输难、 就学难的问题。

  大程庄村外出务工青年尹二妮告诉笔者, 为帮助 3 个村的青年农民走出家门务工就业, ××广泛联系厂家, 发放劳务输出信息, 免费技术培训, 还代付路费两千多元。

  赵屯村运输大户赵勇讲, ××带领的工作队抓好示范带动, 重点扶持后胡楼村的胡清华养殖肉牛、 胡永洲规模养猪, 后胡楼村迅速发展了规模养牛户十几家, 规模养鸭户二十多家, 规模养猪户、 板皮加工户十几家, 新增果品冷库 6 家; 赵屯村新增规模养猪户 30 多家, 板皮加工厂七八家; 大程庄村新上 10 万元以上板皮加工项目十多个, 废品回收加工厂 3 家。

 村民胡心昆说, 工作队特别关心贫困户的生产、 生活。

 为帮助他家尽快脱贫致富, ××帮他协调信用贷款 1. 3 万元, 引导他家发展了 肉鸭规模养殖业, 到目前售出的 6 批成鸭赢利两万多元。

  后胡楼小学教师王美云动情地说, 为了 帮助后胡楼小学的 14 名特困学生, 在××的努力下, 后方单位财本文来源:

 文秘 114 http: //www. 政局发起了“缴爱心捐款, 帮特困学生, 当第二家长” 活动, 捐款近 2万元, 为孩子们送来学习用品, 代交了一年学费, 并表示, 将结对帮助这些孩子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业, 还为后胡楼村小学送去了篮球架等体育器材。

 财政局长段玉兰也多次到学校了解情况, 看望困难学生。

  在华山镇帮助工作期间, ××为了“第二故乡 ” 的发展, 患脑血栓的父亲住院治疗, 他没能陪侍; 不识字的母亲孤身一人去内蒙古, 他没能去送; 儿子功课落下, 他不能辅导; 妻子为了照顾家庭再度下岗, 他没有太多话儿安慰。

 ××说:

 “为农民朋友做点实实在在的事, 我无怨无悔。

 ”

  师寨镇:

 百姓提议他为“荣誉村民”

  日前, 笔者在师寨镇史小桥村发现不少农户家门口悬挂了“共产党员户” 牌, 笔者不禁纳闷。

 紧走几步, 向前方路边正在清扫垃圾的一个老大爷打听情由。

 听到笔者的疑问, 老人转过身来, 只见老人胸前悬挂着一张红牌牌和火红的党徽, 牌子上方写着“党员设岗定责卡” 、 老人的姓名和“村容保洁员” 的字样, 并注明了监督电话和编号。

 老人笑吟吟地介绍说:

 “这都是县财政局驻村工作队帮助制作、 发放的, 全村党员每人都有设岗定责卡和党徽, 主动上岗履责为乡 亲服务, 家门口都挂上了‘共产党员户’ 牌” 。

 老人舞动着手中的扫帚说:

 “前几天在村党支

  部会上我认领了‘村容保洁员’ 岗位, 现在正在为集体打扫卫生呢!

 ”

  在村后的沟渠疏浚施工现场, 笔者找到了村党支部书记史志选。

 史志选正在带领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组成的“共产党员突击队” 义务出工,疏浚本村 1 千米路边沟。

 围绕在村里的所见所闻, 笔者与他进行了深入的交谈, 这才了解了缘由。

  今年 2 月份, 县委确定了全县 15 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党建工作示范村,安排县直机关派出工作队对应进驻, 从政策、 资金、 信息、 技术等方面开展为期一年的扶持。

 史小桥村作为其中之一, 由县财政局派出的工作队挂钩扶持。

 ××带队进驻史小桥村后, 和史小桥村党支部一道, 通过深入调研和酝酿讨论, 充分尊重广大党员群众意愿, 发起了“新村建设当‘八员’, 我为党旗添光彩” 主题实践活动。

 全村 32 名党员和 4 名入党积极分子结合自身特点和技术优势, 通过会议认岗、 支部定岗等程序,分别担任了全村群众的科技示范员、 帮带致富员、 新风倡导员、 村务监督员、 民事调解员、 村容保洁员、 宣传信息员、 招商引资员“八员” 。县委组织部派人到场为他们发放了设岗定责卡、 党徽和“共产党员户”牌, 为村支部、 农民合作社党小组举行了授旗仪式, 并在党旗下进行了集体重温入党誓词活动。

 两个多月来, 全村党员为 6 家贫困户脱贫致富出谋划策, 通过上岗党员共收集民意 37 条, 解决各类热点、 焦点问题13 件, 开办农业科技讲座 9 期, 调处各类纠纷 4 起, 6 名青年、 致富能人递交入党申请书。

  为把农民集中起来, 走合作经营发展之路, 共享信息, 共担风险, 充分发挥规模经济效应, 工作队和村党支部到山东省鱼台县谷亭镇姜庄农民合作社学习考察, 通过宣传发动, 筹建了史小桥新村共建合作社, 相

  继成立了生产资料专业社、 运输专业社、 食用菌专业社, 现已发展社员110 多户。

 在此基础上, 开展了“党支部+合作社” 活动, 把党小组建在合作社各专业社上, 支部负责召集党员, 合作社负责经济合作, 支部在合作社下力、 党员在合作社有为、 群众因加入合作社致富, 二者互促互动, 相得益彰。

 “党员经济” 链条初步形成并不断延伸, 构成了党支部、 合作社、 党员、 群众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共建格局, 史小桥村的各项事业出现新气象。

  史小桥村“两委” 干部看到××不摆机关干部的架子, 心想群众致富,情系新村建设, 把史小桥当成了“第二故乡 ” , 深为他的奉献精神而感动, 大伙一合计, 提议授予他“荣誉村民” 称号。

 得知这个消息, ××腼腆地笑了, 脸上撒满阳光。

 他说:

 “我是农民的儿子, 和农民有着天然的感情, 能为老少爷们做点事, 为新农村建设出点力, 心里觉得特别踏实。

 ”

推荐访问:帮扶先进个人事迹 帮扶 事迹 先进个人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 协多文秘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冀ICP备202102425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