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协多文秘网>范文大全 > 读后感 > 关键在于落实读后感3篇

关键在于落实读后感3篇

时间:2022-12-09 13:40:07 来源:网友投稿

关键在于落实读后感3篇关键在于落实读后感 抓牢推进法治体系建设的“三驾马车” 2月16日出版的第4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键在于落实读后感3篇,供大家参考。

关键在于落实读后感3篇

篇一:关键在于落实读后感

推进法治体系建设的 “三驾 马车”

 2 月 16 日出版的第 4 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文中强调,推进法治体系建设,重点和难点在于通过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推进法律正确实施,把“纸上的法律”变为“行动中的法律”。

 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新 16 字方针,是我国依法治国新阶段的“四大目标”。“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法律如何有效落实,关键在于抓牢抓实“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三驾马车”,确保法治体系建设顺利推进。

 要做到“严格执法”,胸保法律尊严权威。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点就在于保证法律严格实施,做到严格执法,确保法律的尊严、权威和价值。没有严格依法执法和规范文明执法,社会就难以有序运转,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也很难得到有效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严格执法,重点是解决执法不规范、不严格、不透明、不文明以及不作为、乱作为等突出问题。做到严格执法就要避免和纠正选择性执法,注重加强执法监管标准化建设,消除人为因素,増强执法的公信力;就要避免和纠正恶意执法,必须“堂堂正正”“公公正正”,以正制恶,以严惩恶;就要避免和纠正暴力执法,做到执法人性化、文明化,尤其是敏感事项和涉众事项上,更要注意方式方法,把握执法“度”“量”;就要避免和纠正徇私枉法,加大对执法行为的监督,强化对执法机关和执法者的管控,真正实现秉公执法、执法为公。

 要确保强“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司法公正是指司法权运作过程中各种因素达到的理想状态,是现代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统。”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牢牢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确保司法公正,司法机关就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这一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不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就要牢牢坚持司法为民这一司法工作的根本宗旨,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心中有民、时时念民,“念兹在兹”;就要不断深化司法体制改革,通过改革完善制度、规范程序,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有效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焦点热点问题。

 要推动“全民守法”,筑牢法治社会根基。人民是法治建设的主体,是法治国家的主人。依法治国的基础在基层,根基在民众。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只有人人参与的法治,全民守法才具有坚实的社会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律要发挥作用,需要全社会信仰法律。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精神、法治理念更加融入民心,法治力量更加深入人心,全民学法知法守法护法的意识不断增强。新时代推动全民尊法遵法、全民知法守法,就要在学法普法用法上下功夫。各级党政机关要把法治纳入党员干部考核内容,提高党员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做到依法行政、秉公办事,领导干部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要坚持“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渠道、各种载体和平台,用图文并

 茂、通俗易懂的形式进行广泛普法,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全民守法自觉渐成;要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让失信失得者人人指责、处处碰壁、寸步难行,在全社会真正确立守法者受惠、违法者受罚的鲜明导向。

 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人人守法纪,凡事依法纪,才能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各级各部门要积极学习贯彻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新“16 字方针”,特别要驾驭好“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三驾马车”让法治建设和社会同成长,与时代共进步,维护社会长治久安。

 抓住 “关键 少数”奏响 “法治 强音”

 2 月 16 日出版的第 4 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文章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领导干部作为具体行使党的执政权和国家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的人,身份特殊、作用突出,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古语说:上行下效,普通群众的一言一行深受领导干部的影响。因此,作为“关键少数”,领导干部要扛起法治使命,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带头尊崇法治、掌握法律、捍卫法治、厉行法治,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用实际行动奏响新的赶考路上的“法治强音”。

 树立法治观念,敬畏法律,做忠实崇尚者。西谚有云:“有用而有效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只有从内心尊崇法治、敬畏法律,才能自觉地遵守

 法律、践行法治。领导干部要扣好法治的“第一粒扣子”,从为政之初就敬法之权威、畏法之严厉,时刻绷紧法律这根弦。要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基本法治观念,懂得“法者,治之端也”的道理,摒弃传统“人治思想”和封建“长官意识”,不以言压法、不以权压法,真正将法治信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

 増强法治意识,掌握法律,做学法先行者。“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学法懂法是守法用法的前提,法律既是行使权力的依据,也是不可逾越的底线、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很多事情法律法规都有明确规定,若不学法、不懂法,就会进退失据、由“盲”而“乱”。领导干部要多学多看,舍得花大力气、下苦功夫,不能例囹吞枣、浅尝辄止,要学思践悟习近平法治思想,真正吃透基本精神、准确把握核心要义。要学习同自己所担负的领导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搞清楚什么事能干、什么事不能干,心中高悬法律的明镜,手中紧握法律的戒尺,知晓为官做事的尺度。

 筑牢法治思想,遵纪守法,做坚定捍卫者。“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不善禁者,先禁人而后身。”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其关注度高、影响力大,要带头遵守法律、带头执行法律、带头依法办事,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要牢记法律底线不可逾越,不能视法律为儿戏,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都要恪守法律底线,常怀敬畏之心、常思贪欲之害,确保一举一动合乎法度。要挺身而出、勇于同各种危害法治、破坏法治、践踏法治的言行作斗争,坚决捍卫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强化法治思维,厉行法治,做自觉賤行者。“奉法者强则国强,

 奉法者弱则国弱。”法治思维的核心在于限制、约束权力任意行使。领导干部要强化法治思维,把对法治的尊崇、对法律的敬畏转化成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做到在法治之下、而不是法治之外、更不是法治之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要把握好“可为”和“不可为啲界限,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有权也不任性,带头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严格依照法定权限、规则、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自觉在法治轨道上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开展工作。

 党员干部要当好法治 “排 头兵”

 2022 年第 4 期《求是》杂志发表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持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 设》中指出,推进法治体系建设,重点和难点在于通过严格执法、公 正司法、全民守法,推进法律正确实施,把“纸上的法律”变为“行动中 的法律”。

 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党员干部要当好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排头兵”,带头信法学法用法,真正将“纸上的 法律”落实到实践中。

 明胸方向,树牢法治信仰“定盘星”。法治必须要被信仰,否则将 形同虚设。法治信仰是法治思维的基础,如果一个社会没有法治信仰、 缺乏法治精神,法治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坚守法治信仰是前提。而坚守法治信仰,首先需 要明确我们应该坚守什么样的法治信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 导与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 之魂,是我们的法治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法治的最大区别。离开了党 的领导,就背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正确轨道,就

 不是我 们所需要的社会主义法治。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坚持和维护党的 领导为前提,自觉树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信仰,努力建设 扎根中国文化、立足中国国情、解决中国问题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不能被西方错误思潮所误导。

 学法懂法,当好法治建设“带头人”。共产党员是中国人民的先锋 队,是社会风气的引领者和示范者,更是法治社会建设的践行者和推 动者。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 设的必要性,当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带头人”。争做法治建设的“先 行官”,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 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 争做法治建设的“模范者”,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 将法律法规作为日常行事的“警示牌”;争做法治建设的“宣讲员”,充 分发挥媒体宣传和社会宣传、网上宣传和网下宣传之优势做好法律宣 传、引导工作,全方位、多声部地开展普法宣传。

 依法办事,坚守法治边界“高压线”。党员干部对法治的态度,决 定了法治建设的高度。时刻坚守住法治边界的“高压线”,能够在很大 程度上提升人民群众对法律的信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党 员干部要积极投身依法办事的实践之中。要坚持依法议事决策,自觉 在法律范围内活动。凡是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第一原则就是按 法律办事;要坚持依法指导工作,自觉在法律约束的“聚光灯”下行权、 主动在制度的“放大镜”里用权,做到“法无禁止即可为,法无授权不可 为”;要坚持依法选任干部,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 干部重要内容,把尊法守法作为衡量干部德才素质的重要标准,把法 治素养和依法办事能力作为提拔使用干部的重

 要依据。从而影响和带 动全党全社会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 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稳妥把握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辩证关系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2 月 16 日出版的第 4 期《求是》杂志发表了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更好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文章指出,要坚定不移走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正确处理政治和法治、改革和法治、依法 治国和以德治国、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的关系。其中“正确处理依法 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这一要求,阐明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 道路的鲜明特征,对于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 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法治和德治是现代国家治国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法律是成文的 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两者之间高度互补、高度兼容、高度统一。

 法治彰显的是“刚性”,德治蕴含的是“柔性”。法治的权威性和强制性 可以有效规避道德失控的现象,让德治充分发挥育人、化人、润人的 教化作用。而德治的内在约束性、机理性和规劝性可以让法律褪去教 条的“冰冷”,让法治具有人性的温度。显然,在新时代的法治轨道上 全力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必须让法治与德治更加紧 密地结合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努力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和社会秩 序”。可见,国家治理需要法治和德治协同发力。对此,一方面要发 挥德治的精神感召和道德教化作用,既要以道德伦理滋养法治精神, 促使法治与德治相衔接、相适应、相统一,推动法律成为良法善法; 又要在道德教育中营造浓郁的法治氛围,提高群众知法、守法、用法、

 靠法的程度,从而让法律意识贯彻于群众的行为准则中。另一方面要 突出法治的强制作用,着力解决依靠道德无法解决的社会治理的难点、 痛点、堵点问题,严厉惩罚影响恶劣的违法犯罪行为,为向真、向善、 向美、向上的行为撑腰鼓劲。

 法治是政治文明,德治是精神文明。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法治和 德治中的“头雁效应”,是完善法律和道德的规范体系的应有之义。党 员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主力军,不仅要带头做法治的参与者、建 设者、组织者,更要带头做德治的引领者、推动者、示范者。要把学 法守法讲法作为最基本的政治觉悟,推动党员干部成为和谐社会建设 的指导者、先行者、奋楫者。要立德修身、以德服人,践行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中淬炼党性、品性、德性, 大力弘扬爱国主义,努力成为楷模榜样,从而增强道德号召力,带动 人民群众提升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

 当前,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稳定社会 环境尤为关键。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下,我们更要稳妥把握好依法治国 和以德治国的辩证关系,讲究“刚柔并济”,...

篇二:关键在于落实读后感

落实 5 5 月 月 5 5 日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当前,疫情防控工作正处于‘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和吃劲阶段”。5 月 5 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会议强调:“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方面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全面动员、全面部署,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分秒必争的行动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4 月中旬以来,我国疫情整体呈持续波动下降态势,“五一”假期全国疫情形势总体平稳。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国上下共同努力,我们经受住了武汉保卫战以来最为严峻的疫情防控考验。我国疫情防控之所以取得阶段性成效,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我们坚持快字当头,从紧从严、从早从快、从细从实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有力有效筑牢疫情防控屏障。实践充分表明,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犹豫不动摇,态度坚决果断,行动迅速有力,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我们就一定能打赢疫情防控这场大仗硬仗。

  目前,全国疫情整体形势有所好转但仍复杂严峻,存在反弹风险,必须坚决筑牢疫情防控屏障,坚决巩固住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当此关键时期和吃劲阶段,我们尤须保持

 清醒头脑,要有时不我待的精神,有“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必须深刻认识到,目前全球疫情仍处于高位,病毒还在不断变异,疫情的最终走向还存在很大不确定性。我国是人口大国,老龄人口多,地区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总量不足,资源配置不平衡,一旦放松防控,医疗资源将面临严重挤兑风险,大量有基础病的患者、老年人、儿童、孕妇等人群的身体健康将会受到威胁,对经济社会发展也会产生严重冲击。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尽快遏制疫情才是真正敬佑每一个生命。只有疫情被有效控制住,经济发展和正常生活才能具备有利条件;疫情越早得到控制,经济发展所受影响就越小。要加快局部聚集性疫情处置,及时完善防控措施,全力做好疫情应对准备,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两年多来我们积累了和新冠肺炎病毒斗争的经验,应急体系、救治体系、民众参与、联防联控机制已经形成了一个最基本的经验,就是以快制快。虽然奥密克戎变异株具有极强的传播力,但只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保护好易感人群,仍然能够及时有效控制疫情。总体上看,疫情发现得越早,传播链条就越清楚。如果发现得晚,尤其在不清楚传染源以及感染者的波及范围和接触人群的情况下,就有必要适当扩大管控范围,加强核酸检测,加强相应的管控措施。现在,我国疫情防控进入到全方位综合防控“科学精准、动态清零”的第四阶段。这一阶段除了要做到快速精准外,还要注重综合性。要采取一些综合性的防控措施,包括对传染源的管理、传播途径的快速阻断、保护易感人群,对这些措施要进行有效组

 合和叠加,实行尽锐出击,采取最严格、最彻底、最坚决果断措施,阻止疫情社会面传播。

  与病毒赛跑,就是与时间竞速,跑得越快,就越能掌握战疫主动权。实践已经证明,我们的防控方针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我们的防控政策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我们的防控措施是科学有效的。坚持动态清零,立足抓早、抓小、抓基础,发现一起、扑灭一起,我们就一定能筑起牢固的安全屏障,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

篇三:关键在于落实读后感

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

 读后感 (二篇)

 篇一

 近日, 《求是》 发表的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所文章《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 , 指出:

 “创造中国奇迹的核心密码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历史必将证明,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我们就能继续在人类的伟大时间历史中创造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时间。

 ” 历史告诉我们,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党的领导是我们最好、最棒、 最得民心的“中国特色” 。

 党的百年新征程已经开启,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必要性, 坚决维护党的领导地位, 破除思想上的“疑难杂症” , 把党建设得更加有力, 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以忠诚干净担当的面貌紧紧团结在党中央周围。

 坚持党的领导,

 筑牢理想信念去“杂质”

 。

 “天下至德, 莫大乎忠。

 ” 只有理想信念坚定才能对党忠诚, 而对党忠诚又是理想信念是否坚定的最好诠释。

 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 我们可以看出, 中华民族能够完成从站起来、 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逐渐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就是我们党的全面领导, 就是我们党 的英勇战斗、 不懈奋斗。

 新征程上, 青年党员干部作为

 “赶考路” 上的中坚力量, 必须要坚定理想信念, 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决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 持续拧紧理想信念“总开关”,不做“骑墙派” , 拒做“两面人” , 做到对党忠诚、 为党负责。

 并积极主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引导广大干部、 群众在思想上、 政治上、 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坚持党的领导,

 站稳人民立场去“杂念”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共产党打江山、 守江山, 都是为了 人民幸福, 守的是人民的心。”建党百年来, 我们党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 用汗水与鲜血创造出了人民满意的美好时代, 用行动诠释了 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 力量在人民。

 中国共产党百年风华正茂, 站在新起点,青年党员干部要继续站稳“人民立场” , 怀揣“爱民之心” , 守好“人民的心” , 把人民的呼声作为“首要任务” , 把人民需求作为“重点攻坚”, 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考虑”, 把群众满意作为“最终目标”,切切实实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信念落到实处, 努力实现“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 ” 的目 标夙愿。

 坚持党的领导,

 严守纪律规矩去“杂音”

 。

 清正廉洁是每一名党员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道德准则, 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

 青年党员干部要摒弃思想上的“杂

 音” , 严守党的政治纪律、 组织纪律、经济纪律、 群众纪律和生活纪律, 始终做到身体不放纵、 思想不越轨、办事不逾矩。

 要奉公守法、 依法履职, 主动地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里, 将歪风邪气铐上思想的“手铐” 中, 踏踏实实做事, 规规矩矩做人, 始终保持党员干部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要防微杜渐、 警钟长鸣, 从生活点滴上出发, 做到不该吃的饭坚决不吃, 不该伸的手坚决不伸, 不该去的地方坚决不去, 切实管住口 、 管住手、 管住脚, 做到知敬畏、 存戒惧、 守底线, 敬畏党、 敬畏人民、 敬畏法纪, 成为政治上的“明白人” “老实人” 。

 篇二

 近日学习了《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文章, 让我收获良多。“火车跑得快, 全凭车头带”, 如今祖国繁荣富强凭借的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凭借的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就要扎根基层深入群众, 为群众排 忧解难。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牢固树立思想红线。

 巴尔扎克曾言“一个能思想的人, 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

 思想能够决定一个人的行为举止,良好思想所作出的行为, 能够

 潜移默化影响周围的人。

 党员干部必须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首先思想上高度重视, 只有具备良好的党员思想,才能够牢固树立个人思想红线, 在日常工作中做到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帮助群众, 而不是为一己之私吃拿卡要, 触碰思想红线,从而破坏群众心中党员形象, 作出有损党员干部形象之事。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脚踏实地抓好落实。

 决策部署的关键在于落实,落实的关键在于调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一项工作的开展不能“决心” 在嘴上,“打算” 在会上,“落实” 在纸上这都是对群众的失责、对自我的放弃。

 党员干部要以党的全面领导为抓手, 狠抓工作落实, 凡是涉及群众利益的要尽快核查落实, 凡是涉及群众纠纷矛盾的要及时调节落实, 凡是涉及群众疑难困惑的要及时解答落实。

 只有抓好落实才能赢得群众的肯定, 树立好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心全意为民服务。

 中国共产党工作的一切就是为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党员干部要坚持的党的全面领导, 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为毕生的追求, 做到“民之所忧, 我之所思; 民之所思, 我之所行”。

 把雷锋精神、 焦裕禄精神作为服务人民的精神食粮, 以忠于党和人民、 亲民爱民、 艰苦奋斗、 无私奉献为目 标, 真正做

 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全心全意为民服务。

推荐访问:关键在于落实读后感 读后感 关键在于 落实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 协多文秘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冀ICP备2021024252号-1